翠柏守英魂 青山伴忠骨


图为游客参观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

■融媒体记者 姚琛 严庆锋 郭俊龙 邱自展

12月19日,“红色宣传联盟·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龙岩市融媒体中心采访团走进广西灌阳县水车镇修睦村,看到这里近期刚完成第三次扩建和修缮,新增纪念广场及配套设施,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

“先烈精神千秋颂,英雄浩气万古存”,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副挽联。从广西桂林灌阳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吕辉口中,我们了解到墓里长眠着渡灌江时牺牲的18位红军烈士,然而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只知道他们属于“英雄后卫师”——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

墓碑旁重修的红三十四师烈士墓的碑文述说着那段英雄传奇: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是一支基本由闽西子弟组成并在闽西建立的英雄部队。全师3个团,近6000人。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中,红三十四师英勇善战,屡建战功。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开始,一直担负着全军总后卫的重任。

1934年11月底,湘江战役打响。12月初,在完成掩护红军主力过江任务后,通往湘江的道路被全部切断,红三十四师孤军留在湘江以东,最终弹尽粮绝,除少数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湘江战役后,水车镇群众冒着危险,把找到的18位红军将士遗体分两穴安葬在此。

在离烈士墓不远处的水车小学,一场红色教育课在这里进行,授课人是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讲解员伍荣花。水车小学是伍荣花的母校,她在这里听着红军故事长大。她告诉我们,红三十四师纪律严明,对群众秋毫无犯,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群众主动帮红军磨米、带路、架设浮桥,而她的外祖父就是其中一员,不仅冒险救治了一名红军,还为他带路到遵义。因为从小深受红军精神的熏陶,并随着对红军历史的了解加深,伍荣花当起了讲解员。

“守住新圩,就相当于守住了中央红军抢渡湘江通道的第一道生命线。”课后,伍荣花带着记者团步入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她以生动的语言和饱满的情感,向我们及前来缅怀的游客,细述了湘江战役中至关重要的前卫部队三大阻击战之一——新圩阻击战的英勇篇章。这场战役保证了中央红军的左翼安全,为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抢渡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但代价也是惨痛的,红五师折损过半,红六师18团几乎全军覆没,更有百名红军战士被投酒海井、红十八团战士阵亡“杀人槽”。每一处遗址、碑文,都镌刻着红军英烈不朽的荣光,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伍荣花希望通过她的讲述,不仅能让这份对红军英烈的敬仰之情深深植根于每个人心中,也让更多人了解对那峥嵘岁月,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