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允许不尽完美


林丹

成为老师后,我时常反问自己,应该为社会、为时代培养怎样的人?身为一名普通老师有多大的力量呢?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一位良师可能成为其人生路上的明灯,照亮前行的方向;反之,亦可能在不经意间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我们的教育,无法培养出所有成绩一样优异的孩子,但并不影响一些成绩平平却在其他方面优秀的孩子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曾执教的班级里有个男孩父母离异,母亲精神状态不太好,六十几岁的外婆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家里还有一个中年失业每天打游戏的舅舅。这个孩子看起来并不讨人喜欢,抽屉一团糟,课上经常随意插话,每天做各种小动作涂涂画画弄得浑身脏兮兮。本来是一个特别聪明机灵的孩子,却慢慢变得目光呆滞、书写潦草,对学习也毫不在意。甚至许多次不按时回家,我和他的母亲焦急地冒着雷阵雨四处寻找。但是,这个孩子很爱阅读,总是课外书不离手,上下学都捧着。起初,我苦口婆心地批评教育,效果甚微,还适得其反。所以我一直苦恼,该怎么改正他的那些坏习惯。后来,一次偶然我和我的父亲谈起这个孩子的事,父亲和我说越是特别的孩子、调皮的孩子,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优秀的孩子收获赞扬轻而易举,而那些被忽视或屡遭批评的孩子,往往难以察觉自身的闪光点。父亲的话让我幡然醒悟。

于是,后来在一次下班路上我遇到这个孩子,从包里挑了几颗刚买的又大又红的草莓递给他。孩子愣了一下,问:“林老师,给我的吗?”我微笑着肯定地点点头说:“是呀!”他惊讶地瞪大眼睛开心地笑了,一直和我说谢谢老师。那一周孩子特别地有进步,不再随意插话,也没在课间看课外书,我毫不吝啬地表扬他,在他的眼睛里我看见了一丝光亮。期末图书馆送来这孩子全校第一借阅量的奖状,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夸赞他,并归还了之前没收的玩具与课外书。再过半个学期我没教他了,又在校园里偶遇,只见他浑身干干净净,整洁了不少,亲切地喊我:“林老师!”还兴奋地告诉我他当上了学校图书管理员,学习和表现有进步就可以跟老师一样借8本书。我内心暗喜,这孩子终于懂事了!同时也感叹图书馆的罗老师真是一位好老师,虽然不教学,但也打心里爱着孩子。看着他蹦蹦跳跳离开的背影,我突然想,这大概就是教育的意义。不是用一个模子填鸭式地刻出成绩优异、听话懂事的孩子,而是允许特例的发生,公平地包容和接受这些特别的孩子,努力在具体的人身上去做具体的事。

陶行知言:“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我认为哪怕不是一朵花或一棵树,只是一棵平凡的小草,可以享受阳光雨露,勇敢面对风霜雨雪又何尝不可?教育是允许花成为花,树成为树,允许不尽完美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系龙岩师范附属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