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长汀县撂荒地复耕复种
“沉睡”土地翻稻浪
■通讯员 陈天长 钟凌鹏
年终岁首,地处闽赣边界的长汀县古城镇,合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余海生算了一笔账,2024年复垦撂荒地种粮244亩,亩均产粮450公斤,产值1200元。老余说,虽然当年复垦种粮会亏本,但机械化服务一亩可赚四五百元,三年免租可赚1000元。
据了解,2021年以来,长汀县完成撂荒地复垦种粮面积12991亩,其中2024年撂荒地复垦种粮4871亩,每年增加6000多吨。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水平79.5%,其中水稻综合机械化率84.3%。
近年来,长汀县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围绕“政策引导、支部引领、国企带动”,多措并举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让“沉睡”的土地再翻稻浪。
政策引导,充分激发复垦种粮活力。提高政策补助力度。出台《农村撂荒耕地整治工作方案》《稳定发展粮油生产扶持措施》等文件,规范撂荒地复垦工作,对复垦种粮30亩以下的,每亩补助400元;对复垦种粮30亩以上的在市级补助的400元的基础上,每亩增加补助300元;经自然资源部门验收认定为退果退茶退林退塘等还耕的,每亩补助2万元。
强化复垦种粮保障。积极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活动,动员党员干部认领撂荒耕地331.3亩;鼓励开展烟稻水旱轮作,对新复垦撂荒地实施烟稻轮作的给予烤烟种植指标倾斜,全县利用撂荒耕地开展稻田综合种养5处184亩,同时,对新复垦的撂荒耕地农作物统一投保野猪危害保险,保障农民切身利益。
支部引领,有力破解土地流转难题。党支部服务撂荒地复垦。积极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集体向群众流转撂荒地,再转租给合作社复垦复种,对符合申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或灾毁项目条件的由村集体统一申报,提升基础设施,全县村党支部流转撂荒地3700余亩。党支部参与撂荒地复垦。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撂荒耕地自行开展复垦种粮,或通过以“三资”入股合作社的方式,参与合作社分红,增加村财收入,实现村集体、经营主体、农户三方受益。党支部引进“供销农场”复垦。
积极推进“供销农场”联农带农助农富农模式,将流转的撂荒地统一托管给“供销农场”,全过程生产费用比农民自种下降200元/亩。目前,全县共有村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8家,开展撂荒复垦种粮或参与水稻生产全托管20000余亩。
国企带动,高效整合要素保障资源。整合耕地资源。探索推广国有企业开展撂荒地整镇推进试点工作。比如,长汀县三洲镇成立镇属企业,并将全镇撂荒地通过村集体统一流转到公司进行复垦种粮,截至目前,已开展撂荒耕地复垦种粮500余亩。创新发展模式。由国有企业整合各乡镇种粮大户、农机大户、植保大户资源,统一调配复垦机械,提高耕种效率,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如,长汀县三洲镇结合国家湿地公园等旅游景区建设,利用周边撂荒耕地开展稻田养鱼项目,发展乡村农旅新业态。实现四方共赢。由国有企业统一组织申报各级撂荒地复垦种粮及规模种粮等补助资金,预计每亩可获得各项叠加补助1250元以上,用于发展农业产业。销售农产品盈利及田租金由国有企业、村集体、经营主体、农户按协议分成,实现乡镇、村集体、经营主体、农户四方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