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新罗万安:
立足三大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
■通讯员 温连光 陈漫华
新罗区万安镇距离中心城区63公里,山高路远,山大人稀,优势不足,劣势明显。如何打破地域发展壁垒,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该镇立足生态、资源、“能人”三大优势,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小乡镇”做出“大作为”。
开创沃野“新希望”
冬意渐浓,但在环坑村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趁着晴好天气,几位村民们正在绣球花种植基地除叶、施肥,修剪后的绣球花长势喜人,绿意盎然。而距离500米外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刚种下不久的羊肚菌,正在悄然上演一场“黑色革命”。
实现辖区内环境进一步的优化,为种植业发展提供适宜的生态,2021年,该镇以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子项目—万安溪森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为抓手,通过仿自然栖息地构建、水系修复等措施,有效保护和修复了生态环境。
今年初,该镇立足优良的生态环境,将种植适宜当地气候的高价值经济作物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当地群众收入的突破口,并以地势较为平坦的环坑村为试点,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脱贫户+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流转10亩土地种植绣球花和羊肚菌,吸纳本村脱贫户入股与务工,帮助提高收入。
“年初,我们已经成功种植第一批羊肚菌,每亩效益超5万元,入股的村民可增收8000元。绣球花第一年种植预计可产出2万多支花,第二年则可产出近6万支花,利润很可观。”环坑村党支部书记韩建英说。
开拓毛竹“新链条”
青山竹林雾攀云,万亩竹海笋飘香。13万亩毛竹林资源让万安镇成为远近闻名的“毛竹之乡”。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提出“要搞竹子深加工,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要求。万安镇牢记嘱托,在政策引领、资金扶持、科技助力、人才赋能等方面下足功夫,以“全竹利用”为目标,鼓励十余家竹制品厂联合成立万诚竹业专业合作社,开发各类竹制品,让“小竹子”成为“大产业”。
在祥和竹业加工车间里,20余名工人们忙着将一根根竹木加工成各类竹制品。分段、转运、切割、打磨、烘干,形成一条衔接有序的流水线。而竹节、竹头、竹屑等边角料也由专人负责装箱、收集。“不要小看这些边角料,它们都可以售卖给制炭厂用来做竹炭,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该公司负责人魏春路说。
从笋罐头到竹炭、牙签,再到竹板材、精品竹制家具,万安镇的“竹”文章越做越好,不仅提供了灵活的就业方式,更有效促进了增收,让村民实现从“靠山吃山”到“靠山致富”的美丽蜕变。
发挥“能人”优势
外出“能人”是万安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通过外出“能人”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以“能人”返乡为抓手,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徐赛花、韩初榆、陈祥等外出“能人”“衔泥”返乡投资的项目已运营、试投产和实现企业上规模就是最好的证明。
“家乡的营商环境特别有温度,尤其是招商氛围和力度,让金润这个项目仅用三个月就实现了从签约到全面投产,更加坚定我回乡发展的信心。”上海金润联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赛花对新罗区良好的营商环境连连点赞。
项目的快速落地,是万安镇贴心服务的工作缩影。自项目签约伊始,该镇第一时间成立项目服务专班,从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项目审批等环节全方位服务企业,大幅缩短企业办事流程和时间,让业主在回乡创业过程中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