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锻造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领头雁”


俞桂海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近年来,龙岩市“深化红领行动 争当红土先锋”,大力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开展“十百千”行动,积极推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更加需要坚强有力的村“两委”干部。当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重点在于锻造高素质的“领头雁”。

一、“内育-外引”相结合,着力拓宽选拔视野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具备人才支持与组织保障,需打破行业、身份、地域的限制,借助包括“优选一批”“调整一批”“派任一批”等诸多渠道,选拔出优秀且能力强的村“两委”干部。一要内部培育“栋梁”,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依靠乡土情怀,持续激发乡村人才回村建设家乡的主动性,尤其要着重从当地的经济能人、致富能手、种养大户、营销人才、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等人员里,挑选出一批“党性强、能力优、作风好”的乡村人才,使其加入村“两委”班子或者成为后备干部。二要外部引入“凤凰”,引领优秀人才参与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之中。尤其需要精心且严格地筛选出那些具备卓越能力、足以挑起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三岗合一”重担的杰出人才,来出任村党支部书记这一重要职务。

二、“理论-实践”相结合,着力锻造过硬干部

要始终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采取市级示范培训、县乡普遍轮训的模式,组织开展全市村“两委”成员发展集体经济知识与技能的全覆盖培训,培训班设置力求定制化、精品化等。一要立足不同县情村情、岗位需求等,有针对性地优化培训内容,包括农村经济政策、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文化、法律法规、集体经济增收、产品特色优势、产业经营水平等培训核心内容。二要组织外出考察、相互观摩等现场教学点的方式,要从政策法规、发展策略等层面开展“面对面指导”“点对点帮带,通过“擂台比武”“头雁论坛”等形式,让参训的村党组织书记切实能够听得懂、看得到、学得会。三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向先进典型学习,比如,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的成功经验,该村坚持党建引领,致力“三产融合”,创新壮大竹茶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三大特色产业”,探索“三三制”共富路径,最终达成了“村集体资产增值、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收”的“三增”目标。

三、“激励-考评”相结合,着力提振干事激情

早在198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针对宁德福安坦洋村党建如何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时,就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茶产业,党员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一要完善激励政策。采取政治激励、资金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对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突出的,依据相关规定给予村“两委”干部适当的物资、荣誉等奖励,比如,在村集体经济的收益中,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采取“分段提取、累计补贴”等方式,进一步规范方案制定、财务核算、补贴发放等程序,依据贡献程度,对村“两委”干部进行相关待遇的一些补贴,以增强“两委”干部的主动发展、主动担当意识,同时要打消求稳怕乱、不想发展、不敢发展的思想包袱,落实好干事创业的容错机制。二要建立健全考核评议制度。杜绝“干好干差一个样”,尽快出台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收激励办法》,对经营收入、发包收入、投资收益等指标进行细化考核,并纳入对村党组织负责人党建述职评议及村班子的年度考核中,引导村书记在比学赶超中拓宽发展路径、提升发展能力。要坚持把厚爱作为培育村“两委”青年干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激励他们政治上尽快成熟,并为他们设好台阶、铺好路子。根据村“两委”干部的年度考核、能力研判、综合表彰等业绩表现,通过考核评议适时进行村“两委”调整,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作者系福建古田干部学院(中共龙岩市委党校)经济与公共管理教研部部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