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静夜

上杭三中八(二)班 袁楚儿


时针转动,似水流年。时间的缝隙中,透露着白昼永恒的繁忙,闪动着奋斗的光。有昼就有夜。夜总是静寂。“皎月当空,夜色如水,”月与夜,滴落湖面,也滴落在烦闷的心房,一滴一滴予我平静。渐渐放松紧绷的神经,遥想诗意、人生与未来。

静夜的诗歌,撼动心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月夜之中,张若虚提笔吟诗,于夜的注视之下,造就了“孤篇盖全唐”的盛名,其江月之吟抒发出了他对宇宙与生命的感悟。洒脱如李白,于静夜中颇有所思。洛城春夜,异乡闻笛;思乡之苦,有谁知!如此情形,又有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寒风凛冽中,落第的张继在客船之上听那夜半钟声,触景生情,将无数如张继般在人生中孤独行走之人的心声浓缩于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抓住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之“愁”,道出落第之苦。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时空变幻,自然流转;生命有限,自然永恒。漫漫静夜,诗意渐起,造就了无数绝唱,流传千古。静夜,给人们带来无数感触!

静夜的智慧,隐藏在心的深处。约翰·贝瑞曼说:“真正的黑夜并非一片漆黑,它是银河系间点点繁星的闪烁。”在无数个静夜,呕心沥血不懈努力,居里夫人提炼出了镭。即使被辐射危害严重,但这个时间与智慧足以令人惊叹。若干年后,邓稼先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点亮一盏明灯,照亮了桌上严谨繁复的手稿——那是胜利之光,更是智慧之光。

华灯初上之时,端坐桌前,取下书籍,细细品读。那一段段艰涩的文字,是我在静夜的注视下阅读的;那一个个灵动的文字,在我眼中便是万千繁星。自此每个夜晚,星寄千行墨。在静夜中,营造一个自我的小小空间,感觉自己的呼吸,倾听自己的心跳。那是一个绝对安全的领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细品此话,才知了夜的深邃。我不敢自诩看透黑夜,也许我永远都看不透。但我明白,夜的魅力是独一无二的。静夜带给了无数人成功与启迪,而它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静夜的心魂,默默蕴藏胸襟。放下白日的忙碌,寻求飞逸的思索。既可眺望星河,思考人生;亦可如孩童般哭诉,发泄内心;也可似婴儿般熟睡,消散疲惫。也只在静夜,心魂才真正自由。在静夜的领地游逛,倾听魂灵的诉说,思考平凡,思考伟大;思考失败,思考成功;思考过去,思考未来——那才是自由啊!

我永远都看见那条街道,望着一个幽灵站在门前的台阶上眺望。在除了静,一无所有的夜里,是晚来的诗意、寂寥深处的智慧,脱离束缚的放飞,使静夜有了意义,使更多人了解静夜的魅力,寻找那个不一样的自己,也是真正的自己。也许这才是静夜的本质:它造就了我们,我们也成就了它。

享受静夜吧!去寻找静夜的诗意、探索静夜的智慧、了解静夜的魅力。拥有这个权利,就拥有一份不可多得的幸福!在静夜里,任何人都可以卸下自己的包裹和伪装。抛开功名利禄,忘却世俗纷争。寻找,也成为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另一个世界,静夜的声音无比辽远,我一心向往去到那一切心魂由衷之所在。在静夜的尽头,我既看见我的眺望,又看见我在眺望。

点评 对夜的感悟并写成文字不太多见,尤其是中学生。《享受静夜》的写作角度比较新颖,视野比较开阔。静夜与诗,与智慧,与心灵联系在一起,于是有美丽的诗篇流传,有先哲们的不懈探索,有心灵的放飞。

(闽西少年作家班辅导老师:邱明 熊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