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武将军与吴炘奎的红色情缘


杨成武、赵志珍夫妇与吴炘奎孙女吴汝金(后排左一)的合影

王坚 文/图

2019年10月16日,纪念杨成武将军诞辰105周年座谈会在长汀举办,我有幸作为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的代表发言。会上观看《杨成武将军与老区苏区情怀》专题片时,突然看到将军返乡时和我的外公吴炘奎等人交谈的画面,顿时让我热泪盈眶。

张屋铺老街的表兄弟

地处长汀南部的宣成乡张屋铺,距离汀江航道的回龙码头仅5华里,是汀州古官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汀南的主要货物集散地和重要圩场,繁盛一时。外公和杨成武的家都在张屋铺老街上,两家斜对门,是有姻亲关系的亲戚,外公的奶奶是杨成武的姑婆。外公年长杨成武7岁,论年龄是杨成武的表哥,少年时期两人常在一起玩耍。吴、杨两家的祖上原先在张屋铺置业营生,虽然后来家道中落,但两家的长辈竭力支持他们读书上进。因此,外公和杨成武曾同为回龙教会小学(今属上杭县官庄乡)的学生。后来外公因家贫辍学,在回龙圩上拜师学做裁缝。1954年春,杨成武将军参加革命后第一次回乡时,外公和外婆涂新娣(曾任长汀县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来到杨家见面。将军问外公:“石芝(外公的乳名),你还记得那年过年,我们躲在你床底下放鞭炮的事吗?”外公说:“当然记得呀,你还说要避掉旧世界的晦气,迎接新世界。”回忆少年往事,两人呵呵大笑。

1928年前后,中共长汀县委负责人段奋夫、张赤男、罗化成等人在宣成开展地下工作时,经常借赴圩的时机,出入张屋铺。这年外公21岁,在老街开裁缝店。旧社会权贵豪强横行霸道,地痞流氓仗势欺人,外公自小习文练武,为人正直仗义,很快被发展成为秘密农会的会员。而14岁的杨成武已进入省立长汀中学就读,在老师张赤男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经常跟随张赤男来往于汀城与张屋铺之间。

据寨背村伤残老红军吴启达生前讲述,外公家是宣成地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交通站。主力红军北上后,反动武装疯狂迫害红军家属。外公参加革命后担任苏区干部,住家又是红军的秘密联络点,所以被反动“还乡团”一把火烧得精光。外公的结发妻子因重病在床,被活活烧死。当时张屋铺老街上有2座房子被反动派烧毁,另一座就是外公家斜对门的杨成武家。

驰骋在反“围剿”战场上

1929年春,外公和杨成武一起参加了张赤男领导的宣成暴动工农赤卫队。年少的杨成武机智勇敢,有勇有谋,深受大家的赏识和喜爱。暴动队由张赤男任总指挥,下设两个大队,吴才彪(寨背人)任第一大队大队长,杨梅华(下畲人)任副大队长;王达渊(兰溪人)为第二大队大队长,外公任第二大队副大队长。随后,第一大队从武平湘坑湖出发,二大队由濯田水口出发,会合于四都,迎接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进入长汀。3月14日,宣成暴动队在长岭寨配合红四军参加了入闽第一战,此役红军全歼国民党郭凤鸣旅,一时震动全省。

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不久,杨成武跟随张赤男编入红四军部队系列,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场上冲锋陷阵,迅速成长为红军团级指挥员。而外公则在组织安排下,担任保卫地方苏维埃政权的工作。先后参加了陈屋、小坑、对陂坑、罗坑、水口、牛栏地、回龙、官畲、大坑头(以上现均属长汀管辖)等地消灭反动民团武装的战斗。

1931年4月,外公在长汀县苏维埃政府国家政治保卫队任班长。先后参加了攻打吴家坊反动民团李七孜、刘源哩地主武装刘豪猪等的战斗。同年冬,外公由县政治保卫局局长阙初茂、大队长陈荣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3月,外公调到兆征县政治保卫局工作,担任看守长、司务长等职。同年12月,奉命到古城区(今长汀县古城镇)老口乡苏,开展扩红工作。1933年正月,外公被调往武平县武东区苏维埃政府工农检察部(时在童坑塘)工作。7月,调任武平县苏农业科科长。9月,因斗争形势变化,外公调任武平县苏政治保卫队任副大队长。在武平县苏任职期间,先后在小湘坑、小澜、湘坑湖、密竹凹、藤头、苦竹山等地,参加了与国民党军和地方反动民团的作战。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外公因参加松毛岭战役负伤,在四都红军医院治疗。伤愈后留守当地,随福建省党政军机关在闽赣交界山区坚持游击斗争。1935年4月,外公和省苏军事部长廖汉华等人,一路护卫身负重伤的省苏主席吴必先,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来到长汀濯田的美西角藏身,后不幸被武平钟绍葵匪部包围。战斗中外公脚部中弹被冲散,吴必先被捕后牺牲。而此时担任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也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浴血奋战。他们在不同的战场,为了共同的信念英勇战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外公转入地下工作。1948年间,外公得知同乡战友、曾任红军第11师34团团长的吴才标(原名吴家和),已和华北的杨成武取得联系,杨成武给吴才标寄了一张全家福,并在回信中告知“现在生意很好做”,暗示革命战争形势大好,昔日的战友都格外开心。1949年底,外公、外婆和吴才标等人成功策反官畲民团曹启明部起义,并参加了两次解放长汀的战斗。

度尽劫波喜重逢

1953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张鼎丞随同中央慰问团来到长汀,曾交代有关部门通知外公和外婆到福州工作,但因外婆上山砍柴腿部重伤未能成行。外公晚年体弱多病,生活艰难,却一直没有向国家伸手。他说,千千万万的战友都倒在了征途上,自己有幸看到新中国成立已经是夙愿得偿,不能给百废待兴的国家添麻烦。1979年,年老的外公、外婆思念往日的老战友,交代大舅给陈丕显同志写了一封信。陈丕显把来信转给了时任福建省委书记伍洪祥同志。伍洪祥在长汀视察工作时,特地交代把外公外婆接到长汀县委招待所,战友相见,格外亲切。

据龙岩市驻榕办原主任、长汀县杨成武研究会原会长杨俊东介绍,1976年夏天,杨俊东作为宣成小学学生代表,向回乡的杨成武将军献花。将军在家中特地询问:“石芝阿哥来了没有,请他过来坐坐。”当年的兄弟之情,历久弥亲。1983年冬,杨成武将军将赴全国政协任职前再次回到家乡。外公来到杨家,问将军:“石先宝(杨成武乳名),我前段叫人写信给金水生(杨成武侄儿)转交您,不知收到没有?”将军回答说:“有收到,有收到,你是老革命、老红军、老兄弟,我可以证明。”将军叫家人搬来藤椅,和外公并排坐在厅堂上。谈话过程中,将军还交代县人武部曾政委,协助为外公、外婆落实政策。在杨成武将军的关心下,外公、外婆都被评为“五老”人员,享受民政定补。1987年3月,将军和夫人赵志珍应邀回长汀参加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55周年纪念大会。在长汀宾馆休息时,得知外公的孙女吴汝金也在现场,他们高兴地牵着汝金的手一起合了张影。

1999年9月,外公无疾而终,享年92岁。外公和杨成武将军这份特殊情缘,永远珍藏在我们后代儿孙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