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双洋:

智能“收烘储”破解农户“晒粮难”


图为智能化低温循环式烘干设备。

本报讯(通讯员 陈惠 吴卉 文/图)眼下,正值晚稻丰收季,漳平市双洋镇水稻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全新落成的粮食烘干中心,凭借智能化的运作模式,为广大粮农精心打造了收粮、烘干、仓储一站式服务,成功化解了长期困扰粮农的“看天晒粮”难题,切实保障秋粮能够颗粒归仓。

11月14日,笔者走进漳平市双洋镇水稻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只见两台大型烘干机正高速运转,发出阵阵轰鸣。据了解,该服务中心自 10 月份正式投入使用以来,便将服务范围精准覆盖至双洋、赤水、新桥等北片乡镇的众多种粮户,为他们有效解决了晒谷难的燃眉之急。

“我今年共种植了110亩的水稻,总产量超过十多万斤。把粮食拉到这个烘干中心后,节省了大量劳动力。这里烘干的谷子品质优良,杂质极少,水分含量精准把控,加工后的大米口感和质量都非常出色。”漳平市双洋镇徐溪村农户吴水鸿满意地说道。

漳平市双洋镇水稻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胡太炳介绍道:“自10月10号烘干中心投入运行以来,已累计烘干粮食约500吨。我们采用先进的智能化低温循环式烘干技术,能够24小时不间断自动检测,直至粮食的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同时,配备了专业的金属仓储设施,大幅降低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损耗,彻底杜绝了极端天气对农民晒粮的不利影响。”

据悉,漳平市双洋、赤水、新桥等北片乡镇的烟后稻种植面积高达1.45万亩,产量颇为可观。漳平市双洋镇水稻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顺利建成,不仅有效填补了当地烘干能力与仓储加工能力的短板,还为漳平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漳平市双洋镇计划逐步开放农业服务中心的其他功能区域,致力于为周边种植户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的农业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