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新罗小池镇聚力打造
红土共富 生态培斜
图为考察的客商在酒庄品尝优质美酒。
图为农技人员在生机盎然的茶山上指导茶农修剪茶枝。
■通讯员 严婕 罗越 文/图
绿水青山画不停,人间仙境自在游。昨日,笔者走进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只见这里青山如黛,绿水如蓝。立高山之巅,观无边林海,举目远眺满眼葱茏。
镇党委书记李烨华告诉笔者,小池镇按照实施乡村文化会客厅“1+N”建设行动思路,积极打造培斜村文化会客厅。培斜村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围绕“红土共富,绿美培斜”主线,以福海龙乡景区、九溪庐森林水乡景点、茶山、竹制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延伸“小奥村”康养、特色研学、工贸酒、电商等“N”种特色产业链,聚力打造集生态旅游、竹茶加工、康养研学等为一体的乡村文化会客厅。
培斜村森林覆盖率83.7%,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100%,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曾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省级金牌旅游村”等荣誉称号。为用足用活九溪庐原始森林等独特的生态优势,近年来,培斜村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大力开发培斜乡村游、九溪庐生态游。村内拥有以亲子旅游为主题的福海龙乡3A景区、以生态森林为主题的九溪庐森林水乡景区,包含农家乐、特色民宿、水果采摘等休闲游乐项目,是远近闻名的集衣、食、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
国庆假期,培斜村乡村休闲旅游持续火热,众多游客选择远离城市喧嚣,回归山水田园,来到培斜村休闲旅游。众多景点人气“爆棚”,国庆七天共接待游客38519人次。九溪庐漂流、森林牧场、沐光之城、溪流漫步等景点备受游客青睐。这一处处“网红”打卡地,已成为追求宁静与美好的游客们心中的“诗与远方”......
茶山万垄芽滴翠,竹海千林竿舞青。培斜村作为远近闻名的“竹茶之乡”,从1993年开始,培斜村利用丰富竹林资源和海拔优势大力发展竹茶加工产业。先后成立“天然竹业专业合作社”“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参与竹制品加工与茶叶种植,实行统一原料、统一规格等“五统一”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专家技术培训,提升产品质量,建成标准化竹席厂房3万平方米,规模化种植茶叶面积1000多亩,村内成立各类企业50家,其中竹制品加工厂28家、茶叶加工厂4家,打造“天然牌”竹席品牌、“小池牌”茶叶品牌。竹席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如今,在村部的竹文化馆内还收藏着三件“镇馆之宝”:世界最大竹椅——培斜太师椅、长有34颗笋的“帝王竹”、缠绕着数十个脱壳春笋的竹根“子孙满堂”。
2023年,培斜竹制品年产值达1.7亿元,茶叶年产值达950万元。近年来,培斜村立足村庄实际、产业基础和市场环境,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用活政策、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拓宽村民致富门路,开创出乡村振兴百花齐放崭新局面。培斜村联合研学企业,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充分挖掘本村中草药文化、竹文化、酒文化,整合了村内种植果园、中医药馆、竹制品企业、红土振兴实践馆等长资源及德熙威士忌酒厂、沉缸酒厂、小池镇咸鸭蛋加工等工贸企业,策划了三类研学课程,主要有:农耕体验,包含蔬菜种植、中草药采摘、中草药收割体验、咸鸭蛋制作;手工创意活动,包含竹编月亮船、手工制作艾条等;观光体验游,通过威士忌酒生产线观光、调酒体验、酒文化展馆、射击体验等形式,丰富有趣的研学课程,特色多元特色的乡村文化,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小学生、社会团体、党校学员到培斜研学。
今年以来,培斜村累计接待研学团队超300批次,学员5万余名。如今,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已发展成为农民人均年收入3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50万余元的美丽宜居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