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杭邓瀛纪念馆


邓瀛纪念馆外观。

薛俊发

清道光年间,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入鸦片,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烟。

这些缴获的鸦片运往哪里?时任浙江道监察御史邓瀛铿锵进谏:“就地目击销毁,以省解运之烦。”于是道光皇帝改回圣旨,鸦片就地销毁。熊熊烈火,焚毁鸦片237万余斤!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集中销毁毒品的壮举。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虎门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定为每年的“国际禁毒日”。

邓瀛何许人也?他是上杭县中都镇仙村村人。近日,我们走进仙村,穿过仙姑井,迎面而来的每一缕风都夹杂着历史的喃喃私语,踏进仙村邓瀛纪念馆。松涛阵阵,似在诉说波澜壮阔的往昔岁月......

邓瀛,字登三,号介槎。清嘉庆九年(1804)4月12日出生于一个儒商之家。村中传说,嘉庆十年(1805),与仙村一山之隔的长岭下村的蓝桂学子高中进士。邓瀛的父亲看到官府报喜的人马乘坐近10条船从南蛇渡上岸,一队人马高举黄旗,手捧榜单,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向长岭下村走去,感慨万千,激动地说: “我们邓家也要出大人才。”于是,他远走重庆经商。为了邓铭和邓瀛二个儿子成长,他特别兴建“云章书屋”,作为小孩的读书场所。兄弟俩自小聪颖,不负众望,同被誉为“神童”。邓瀛诗云:“不负南丰一瓣香,雄文双杼织云裳。”邓瀛踏入试院大门,顺利通过优廪生考试。之后,邓瀛春风得意,一路高挂。25岁中道光戊子科第20名举人;26岁联捷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即钦点翰林);1832年散馆一等一名,授职编修,初为武英殿协修,后擢纂修官;1837年保送御史,奉旨记名;1838年充会试同考官;11月补授浙江道监察御史。汀州试院终于有了学子联捷的高光时刻,尤其是汀江下游的来苏里,清朝时期继蓝桂之后走出了第二个进士。

我们驻足在“虎门禁烟”的展板前,屏息阅看,了解到当年邓瀛获悉广东缴获的鸦片将运京城销毁的消息后,从国家、民族生计出发,力排众议,以充分理由上奏《请就地销毁鸦片疏》。他翔实而具体地阐明:数万箱鸦片运京城,取水道用船解运,大船装百箱,需船两百多艘,船夫数百人;若取陆路用民夫挑运,一箱二人抬,需四万多人;用车载,需大车千多辆,车手千多人,骡马五六千头。如此运作,劳民伤财姑且不说,更主要的是鸦片“最易偷换”。烟土越昂贵,越有人利令智昏,铤而走险,长途跋涉中要经千万人之手,谁能确保不出意外事故呢?再说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运到京城,不仅没甚好处,反而招来处置之难。权衡利弊,不如就地焚毁。于是,道光皇帝收回圣旨,恩准邓瀛的请求。从此可知,“虎门销烟”的执行者是林则徐,邓瀛却是就地销毁鸦片的倡议者、推动者。

邓瀛为官一向忠正耿直。从1842年至1859年长期在皖主政,曾任安徽宁国府知府等职。主政安徽宣城时,此地司法混乱,假案冤案泛滥。市侩中有一帮人专做诬陷善良,利用假讼假证蒙骗官府,从中渔利的勾当,号称“搭台先生”。邓瀛了解实情后,重拳出击,将“搭台先生”一网打尽,恢复官讼清源。民众赞誉邓瀛为“邓拆台”。同时,邓瀛对影响百姓生活的小事也十分上心,革除殡葬中阴阳配等陋俗,规范民俗;恢复敬亭书院,倡导耕读风尚;倡设保卫局团练,保障一方平安,给皖南带来惠风和畅,安居乐业环境。即使身处逆境,邓瀛也不改初心、铮铮铁骨。据《安徽通志》“列传”,邓瀛获悉浙江道员许烺贪赃枉法,义愤填膺,毫不顾及自身的沉浮荣辱,大胆弹劾。然而,由于官场腐败,清廷昏庸,邓瀛反遭议处,受到朝廷离皖降级赴苏的处置。徽州乡亲,闻知邓大人蒙冤降职离任,万人空巷,百姓扶老携幼,提酒泣送。邓瀛被乡亲真情所感动,哽咽吟出:“干戈双鬓改,骨肉一州亲”,忍辱负重,勇毅前行。

邓瀛于同治元年(1862)12月6日病逝。为了表彰他的功德,光绪二年(1876),奉旨崇祀安徽省名宦祠;光绪三年(1877),邓瀛被《安徽通志》列为名宦传记;光绪五年(1879),邓瀛崇祀汀州府乡贤祠。

邓瀛纪念馆展示了禁毒先驱的禁毒成就和他的爱国思想,是普及禁毒知识、宣传禁毒理念、展示禁毒成果的平台,是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的活动场所,是号召全民参与禁毒的文化阵地!这座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的纪念馆,如今成为中都镇禁毒教育基地,由外出乡贤邓振春先生倡议并牵头,村两委组织建设,乡亲们群策群力,历时4年建成。邓瀛的事迹,祖祖辈辈停留在口口相传中,今天,终于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传扬,成为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