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溯源探古记


九龙江之源碑

陈龙林 文/图

地处九龙江上游的漳平,三山襟连于此,滋养出两岸清平。我家就在岸上住,虽然艄公的号子和船舶云集的景象都已远去,但是我对这条儿时就涉足并且长相依的闽省第二大江有着深厚的感情。它的正源在哪里?近日,有幸参加一场名为“九鼎龙”杯九龙江源生态守护与文学采风行活动,得以溯源考察。

漳平城区榉子洲是此行出发地。望着宽阔的江面,思绪回到水路时代。九龙江纳万安溪、雁石溪、九鹏溪、新桥溪、拱桥溪,水势渐大。建县时,独具慧眼的古人于斯创设县治,带动这个因长满蓼蓝(方言“青仔”)而名小菁的村庄成为九龙江上游交通中心,上通雁石、白沙、万安、宁洋、新桥,下达华安、浦南及漳州沿海。

漳平中水门码头是上游最大、也是城区唯一的码头,往来船只都在此停泊,装卸货物,犹如铁路时代的漳平火车站。船舶停泊最多时从西门头(上水门)排到今东门步行桥榕树头,甚至桂林坂一带,有船一两百条。上游山区的木材、土纸、茶叶等土特产品多由商贩收购,通过水路运至漳平城关转运至闽南地区销售。山区所需的盐、糖、布匹、煤油、小百货、海产品等,多从漳州运至漳平中转至上游山区。

九龙江留给人们的记忆还有漳平古八景之一——龙江虹渡。这座浮桥从明正德九年(1514)知县徐凤歧肇建,至1971年漳平大桥建成通车后拆除的458年间,历多次重修,一直是漳平人的出城主通道和地标性人文景观。

过溪仔口,有拱桥溪汇入。历九龙江大拐弯后上行,抵达西园镇。站在可人头大桥,映入眼帘的盐场洲,是万安溪、雁石溪,九鹏溪、新桥溪两两汇成基泰溪、卓宅溪再汇成九龙江(北溪)干流的起点,也是戴云山、玳瑁山、博平岭三山余脉延伸至河谷盆地的接合点,还是闽中、闽南、闽西交合的地理中心。我曾踏足这个三角洲水乡,风光旖旎。有着“坂势”特点的西园各村就分布在被“Y”字形河道分割的“两岸三地”。昔时它们之间的往来依靠摆渡。有丁坂尾渡、可人头渡、盐场渡、钟秀渡、基泰渡、进庄渡等,其中盐场渡古为官办食盐中转场所而得名,并发展成为盐场市。

往西沿5公里的基泰溪上溯,抵达新罗合溪。从西南来的雁石溪与西北来的万安溪(藿溪)在此汇合。

过合溪大桥,沿着万安溪边行驶先后抵捷步、白沙。捷步包括藿溪两岸的官洋和营边,明清时期是商贾云集的黄金水道,古民居、古渡口、三十六阶古码头见证当年的繁华,被评为“海西最美河景古村”“中国传统村落”。走进溪边“大观楼”古厝里观看展陈,詹氏人才辈出令人印象深刻。遥想当年先贤们不正是顺着藿溪九龙江走到外面的世界,成为家乡骄子吗?而白沙自古也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白沙圩是“纸圩”,除了山区一些土特产,交易最多的是各类土纸。产于万安的土纸也由漳平商人设在白沙的行栈收购,经漳平再运到浦南纸行销往石码、厦门。

白沙境内万安溪建有白沙水库,坝址离集镇2公里处,主要用于白沙水电站发电兼防洪。沿着曲曲折折的库区公路前行,在一处叫“石门潭”的吊桥上,团队成员们欢呼雀跃、打卡拍照,尽情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

继续往西,便到了万安之境。万安,史称溪口。溪口古镇像个世外桃源,不仅是九龙江源的汇流地,还是闽南唐文化的源头。当年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祖母所率领的第二批唐朝府兵入闽后,溯闽江沙溪而上进入永安抵达宁洋马山、坑源,而后转经万安溪顺九龙江古道南下,经漳平到达华安九龙山,解救被“蛮獠”围困的首批唐朝府兵。溪口古称“高州”,当地流传“先有高州,后有漳州”之说。古镇有唐高宗赐建“高州庵”,主祀祖母魏夫人和陈元光神像。溪口还是连接闽南和江西的商贸水运码头。通过九龙江水路,这里出产的土纸、土特产运出大山到闽南及沿海一带,又将海品干货运进来转运至闽西、江西周边地区。它是九龙江源流因水运而繁荣的第一个集镇,常有五六十只木船在此停靠装卸货物。

万安溪有地村溪、梅村(竹贯)溪、浮竹(冯地)溪、麻林溪等支流汇入,均发源于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水质清澈,水量丰沛。溯梅村(竹贯)溪而上抵达梅村,一溪两岸,小桥流水,古民居、古建筑古色古香,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据考,梅村农历每月逢三日圩天,是龙岩、连城、上杭周边地区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梅村的上游是竹贯,乃此行的歇息地。竹贯村地处梅花山南麓,群山环抱,水流潺潺。古为盛产土纸的村落。据考,从清代乾隆到道光的100年间,竹贯每年生产的各类土纸毛边纸、玉扣纸、草纸等有300多吨,最多时达400多吨,为著名的连城四堡雕版印刷基地提供优质纸张。由于有这项“主导产业”作为经济基础,竹贯自古繁华,留下了省级文保单位温氏家庙,县级文保单位观音庵、关公庵、浪门金锁桥、节孝坊等古迹。徜徉在竹贯游道上,村庄处处散发出人文古韵魅力。村口沙洲古树参天,古迹密布,是我见过的最美村庄“水口”。

第二天,辗转抵达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三江之源”连城冯地村——闽江、九龙江、汀江均发源于此,在一条溪边的古柳杉下,有块龙、漳、厦三市5家单位共立的“九龙江之源”石碑。望着汩汩清流,抚摸着碑石,为母亲河保护先行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