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明代巡按御史蔡梦说
蔡梦说(1549—1626),字君弼,龙岩县所内坊石埕巷(今新罗区中城街道石厝)人,隆庆元年(1567)举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初任中书舍人,后升任巡按御史。万历年间,以布政司右参政(从三品)领衔钦差整饬兵备(道)分巡海南道兼提督学校广东按察司副使(正四品),招抚平乱,造福百姓。蔡梦说胸怀坦荡,直言敢谏,惩办权贵,政声卓著。主持兴修铜陵大堤,被百姓命名为“蔡公堤”。《琼州府志》评价他“洁以律身,严以绳吏,慈以近民”。蔡梦说将自己每次办案及公事活动汇编成《日省录》,成为监察史上一笔珍贵遗产。
名节自励 直言敢谏
蔡梦说的父亲蔡谟,龙岩人,岁贡生,曾任知县。蔡梦说自幼聪慧,在母亲徐氏的教诲下,发奋读书,以儒童选拔为增广生,参加乡试,18岁中举,25岁高中进士,初任中书舍人,后升巡按御史。巡按御史,又称按台,朝廷派监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视,考察吏治,每年八月出巡。巡按御史品级虽低(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但号称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县行政长官皆其考察对象,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事权颇重。虽说此等钦差品级不高,但地方权贵都要对他们礼让三分。正因此,反而容易遭受到政敌的攻击。蔡梦说为人耿直,以名节自励,巡按各方时,不惧权贵,但求问心无愧。擢御史时,官场上有人讽刺蔡梦说以江陵风旨(指巴结首辅张居正),而蔡梦说像没听到一样,对谣言不当回事。
蔡梦说在试政到授官期间,饮食简单,生活简朴。与李盛春、裴应章结为好友,三人有“三酸”之名。巡行下属部门考核政绩时,蔡梦说轻车简从,仅两名前导(领路人)开路,下属部门的侦查人以为来的是小官吏,而不知是巡按御史。
蔡梦说遇事正直,胸怀坦荡。他既不见风使舵、巴结权势,也不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嘉靖四十一年(1562),张居正上台担任首辅(宰相)。万历皇帝继任后,张居正权倾朝野。有人劝说蔡梦说投靠张居正,但蔡梦说无动于衷,他虽然赞成张居正的政治主张,但绝不谄媚奉迎。无论是张居正位高权重期间,还是后来申时行、王锡爵继任,蔡梦说都不依附权贵,坚守本心,正如常言“士君子不欺其心,则忘其怨于人”。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去世,反张居正的官僚团体登台反扑,张居正身败名裂。张居正幼子张嗣修籍为民,被充军广东雷州。此时,蔡梦说巡按广东,听闻张嗣修食不餬口,褐衣不完,艰难竭蹶。蔡梦说愤愤不平,认为张居正即使有罪,也不应株连其子,上《乞宥张嗣修疏》,为张嗣修说情。奏疏上达朝廷后,反张居正的官僚团体煽风点火,蔡梦说险些丧命。最后,万历帝考虑再三,宽宥了他。蔡梦说直言敢谏,不附权贵,仗义执言,也赢得一些正直士大夫的赞赏。从此开始有人为张居正遭遇鸣不平。明天启二年(1622),熹宗皇帝为张居正复官复荫,其政绩得到了较公正的评价。
万历十一年(1583),蔡梦说巡按南畿(南京)期间,西宁侯宋世恩(明朝开国功臣宋晟第十世孙)是有名的纨绔子弟,侵占民田千余亩,被蔡梦说上书弹劾,宋世恩因此被罢职,体现出蔡梦说身为巡按御史品级虽低,但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巡按广东 造福百姓
明 万 历 十 三 至 十 六 年(1585—1588),蔡梦说巡按广东三年。期间,他收服当地的寇贼,建造潮城石梁抵御水患,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当地百姓为他立祠。史载:“潮州韩山三祠,除唐名臣韩愈祠、陆贽祠外,梦说祠与之并列为三。”明代名人黄道周评价他“蔡参知梅岩公,既林居三十余年,名德被于南服”。并说:“粤中人凿井上梁,辄诵公(蔡梦说)名以为镇福。”凡外地人到广东,都愿意说自己来自龙岩,借此抬高身价,可见蔡梦说在广东的威望。
蔡梦说巡按广东期间,时任给事中许弘纲,设酒食宴请。蔡梦说酒喝得尽兴畅快时,笑着说:“吾此行,粤吏其望风解绶(指解下印绶,指辞去官职)乎?”许弘纲用含蓄的话劝告;“当事不须太着意,金陵骢马(指御史所乘之马)行,似方脍炙人口耳。”蔡梦说到广东后,立刻劾罢一位监司,逮问一位司李,之前的巡按御史从未有如此举动。蔡梦说谈到御史巡视,认为现在的御史多是逢迎上意,巴结同僚,因此善于逢迎钻营的官吏能平步青云,而有忧国之心的人才则寸步难行。蔡梦说刚正不阿的行为,则使得部分显贵的大臣疏远他。许弘纲感叹:“人如果能看淡名利,那么就没有做不到的事。但是如今所谓淡泊名利者,表面上越是淡泊,其内心往往越是贪婪;表面上对自己要求越是苛刻,其内心往往越是虚伪。你我当引以为戒!”
万历十六年(1588),蔡梦说巡按海南,关心民间疾苦,使得琼海地区“十数年鲸浪一朝晏如”。他下令制止衙门击捕上诉者,让百姓能申诉冤屈。蔡梦说剿匪有方,《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记载蔡梦说勘核岭东,剿平岑冈。一共擒斩二百四十六人,俘获贼属四十人,收缴器械牛马若干,安排男子妇人共一千五百五十人的处理审判及收监,同时安排边远充军,将调度文臣及将士的功绩上报。
万历十六年(1588),有碑记《祭南海神文》:维万历十六年,岁在壬子,巡按广东监察御史蔡梦说将卜仲春之吉,出按琼州。兹以巡历惠潮,事竣(完毕)入省,道经敕封(古代朝廷封赠官爵)南海神祠。时维正月二十日。
蔡梦说还重视教育,深入一线为学子们讲学,《琼州府志》记载蔡梦说“以宪副备兵督学,阅诸生会课,谆谆提诲”。蔡梦说为颂扬梁沙梁云龙、梁必强两位进士事迹,树立“世家进士”牌坊,并代朝廷宣赐田两千余亩给同年梁必强。
蔡梦说因替张居正子张嗣修说情,遭万历帝训斥后,于万历十七年(1589)申请退休。吏部安排蔡梦说浙江副使的虚衔,批准他带职在家休养。在家休养期间,和溪田主感恩知府李载阳的纳粮限制,想树碑记德。他们找到蔡梦说,请他撰写碑文,蔡梦说谦虚推辞。后来乡民听说李载阳提拔去当陕西行太仆寺少卿,又一再请求,蔡梦说便答应下来并撰写《皇明郡侯李公和溪惠民碑记》,记载漳州知府李载阳同情百姓,规范税收的事迹。
万历三十五年(1607),蔡梦说以布政司右参政领衔钦差整饬兵备(道)分巡海南道,兼提督学校广东按察司副使。海南人听闻蔡公再来,扶老携幼,在海滨等候迎接。在海南道副使兼学政任上时,蔡梦说坚持正义公道。当时越南两次侵犯广西钦州,负责抗击越军的总督戴耀为抢功劳,大肆滥杀无辜,以冒领军功求奖赏。蔡梦说极力制止,并上报上级请严加处治。战后,上级台谏官(御史台官员和谏院谏官合称)为此罢免戴的职务,肯定蔡的做法,说如果不是蔡副使,那么危害将无法估计。万历四十一年(1613),蔡梦说因在钦州有功而受赏。
明昌塔坐落于历史上的下窑村,有“琼州第一塔”的美誉。原明昌塔遗落一块蔡梦说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题刻石匾“观文成化”,为明昌塔建筑群中的门匾。石匾横题“观文成化”四个大字,题款“万历辛亥仲夏吉旦。钦差整饬兵备(道)分巡海南道,兼提督学校广东按察司副使,合布政司右参政蔡梦说”。兵备道集军事、监察大权于一体,为海南的实际一把手。他居琼期间,招抚平乱,为民造福,深得民心,人们在府城北街建蔡公生祠,奉祀按察副使蔡梦说。
万历三十八年(1610),蔡梦说又升任广东南韶道参政。此时,蔡梦说已无意仕途,看尽大千繁华,不如归心故土。再次上疏申请退休,朝廷不准,后托病请归。蔡梦说回乡后仍不忘世事,他痛感朝廷江河日下,大厦将倾,以74岁高龄,上表熹宗皇帝,认为“张居正十载之治效足征”“今日若有居正,或不至此”,主张恢复张居正旧政,实行政治改革。并建议选派得力大臣,大胆惩治贪官污吏,认为“不要官(指不怕丢官,秉公办事),然后惩贪官;贪官惩,而一方之百姓,安且足矣”。面对明末满目疮痍、不可救药的局势,蔡梦说的政治主张自然得不到采纳。
天启六年(1626),蔡梦说病逝,加授大中大夫,享年77岁。
清风高节 群众歌颂
蔡梦说在世时,福建、广东百姓先后树立7块石碑,歌颂其功德,这7块碑文当时即被人合集出版,书名曰《潜见舆记》,当朝国子监祭酒黄凤翔专门为该书作序,称赞他不论“潜龙勿用”还是“见龙在田”,都“有澄清天下之气”。广东《琼州府志》称赞他为政“洁以律身,严以绳吏,慈以近民”,评价相当之高。
新罗区历史上人才辈出,城内至今保留文化底蕴很浓的名巷——石埕巷,相传龙岩有“四衙”,其中的3位出生于此。蔡梦说所居的“蔡厝”及“蔡家园”就坐落于此。
在龙岩,士民在学宫左为御史蔡梦说立“清朝侍御坊”;明嘉靖年间始建乡贤祠,其中祭祀蔡梦说及其父蔡谟等25人;还为纪念蔡梦说惠乡功德而在治西立蔡公祠。在漳州,东坂后街有为蔡谟、蔡梦说立的“父子侍御坊”,还有为蔡梦说立的“清风高节坊”。
东宝春云是龙岩八景之一。东宝山上有一处“梅岩题刻”,传说蔡梦说曾在这里读书说教。岩石边上有古梅一株,岩石上的题字据说是蔡梦说所题。民国以后,蔡梦说与许弘纲谈论淡泊名利的话被载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龙岩县志》。后来,这段文字被镌刻于东宝山的巨石之上。《龙岩县志》还记载,万历十二年(1584),太常卿裴应章于孟秋(七月),与时任巡按御史的蔡梦说同游龙岩洞,有感而作《次韵》。裴应章作“七月飞霜凛柏台”,以“柏台”寓指蔡梦说(“柏台”是御史台的别称),赞赏蔡梦说官品如七月飞霜,为官场注入凛然之气。
蔡梦说初为官时,即每事必记以自省,后汇编为《日省录》,记录他每次办案及公事活动,现已成为监察历史上一笔珍贵遗产。
(执笔:中共龙岩市新罗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阙晓雪 刘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