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一抹武平绿


张颍 绘

周雪琼

一条婀娜逶迤的桃澜河,宛如一条翡翠丝带,将武平北部四乡紧密地串联在一起。河水潺潺,不分昼夜地泽润着这片四屏如翠的桃溪盆地。在这块土地上,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弥漫开来,那便是茶文化。

“八闽炒绿看武平,武平绿茶看桃溪。”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早已成为武平一张靓丽的名片。据《武平县志》记载:清道光年间,武平绿茶便以其独特的“香高味浓甘爽”而享誉汀州、潮州、梅州等客家地区,并一度成为朝廷贡品。时光荏苒,如今的桃溪绿茶更是闻名遐迩,每年的桃溪茶王赛及茶文化旅游节已经成为一个展示茶文化、传承茶文化的重要平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体验、感受、品味这独特的茶文化魅力。

山里人最不惜的就是力气,他们把能栽树的地方都栽满了茶树,郁郁葱葱。小山因茶树而秀美,茶树因小山而巍峨。一排排呈阶梯式分布的茶树,沿着山势蜿蜒起伏,犹如条条绿色的裙带缠在山腰。从山顶往下看,更像是一件翠玉般的披风或战袍,随风一吹似乎在猎猎作响。茶园里最美的时光要数阳春三月了,阳光和煦,敏锐的茶树最能捕捉到春天的信息了。这个时候,茶叶如雨后春笋般疯长,一排排嫩芽如千万将士持戈待发,漫山遍野的采茶姑娘,背着茶篓,在茶树间穿梭,上下翻飞的手指,犹如技艺高超的钢琴师在弹奏美妙的乐曲,这乐曲和着春日的暖阳,在绿色的茶海表面荡漾,汇成一曲春天的交响。

“莫道此间无盛景,心闲便是小仙宫。”深藏于桃澜河畔的茶寮,便是乡村煮茶、品人生的绝佳去处。穿越广袤茶园,踏上水上石墩,一处篱笆木门后的天然营地映入眼帘。林木间,天幕、帐篷、木屋依稀可见,草地间散落着茶桌茶椅。这方藏于茶园的小屋,幽雅宁静,仿佛让人置身于世外桃源。邀上三五知己,一边品味着清香四溢的绿茶,一边畅谈人生百态,何其惬意!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我虽不善品茶,但却对那玻璃杯里冲泡的绿茶情有独钟,看着茶叶在热水的冲泡下逐渐舒展开来,总有一种情愫在心中升腾。待热水平息,茶叶大多沉于杯底,只有几片不甘寂寞的茶叶在水中舞动,似春枝初绽,优雅挺拔。浮与沉是茶一生的两种姿态,拿起与放下亦是人生的两种姿态。所以人生如茶,需要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既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才是真正的人生。

桃溪绿茶,口感醇厚,香气扑鼻,深受人们喜爱,不仅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更成为桃溪人民致富的“金叶子”。聪明睿智的桃溪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发出成千上万亩茶山。他们用心呵护着每一片茶园,用勤劳的双手采摘着每一片茶叶,用精湛的工艺制作着每一款绿茶。在他们的努力下,桃溪绿茶的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品牌效应也日益凸显。如今,“梁野毛尖”“梁野翠芽”“梁野炒绿”等品牌已名扬四海,成为国内外茶友竞相追捧的珍品。

站在桃溪的茶山上,满眼青翠扑面而来,一泓清流漫没全身。我分明感受到了清风拂面的温醇,我似乎触摸到了山林滚热的脉动,我仿佛瞅见了数不胜数的山头脱胎换骨似的如火如荼,俯瞰着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自豪感。这片土地孕育了独特的茶文化,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桃溪人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桃溪绿茶的辉煌篇章。

辞别茶园,我轻轻摘下一枚青青嫩嫩的茶芽,放进嘴里细嚼慢咽,青涩的香味霸道地占据了舌尖,顿觉千山万岭间一片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