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总工会派驻连城县隔川镇朱余村第一书记罗铮娴

驻村付真情 实干促振兴


融媒体记者 赖珊盛 通讯员 黄水林 江云华

“这是一段难忘的岁月,也是一段收获满满的时光......”在龙岩市总工会社会联络与女职工工作部,谈到刚刚结束的驻村岁月,罗铮娴充满感慨。

2021年7月,来自龙岩市总工会的罗铮娴,来到连城县隔川镇朱余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她是第六批市派驻村书记最年轻的书记之一。“以前没有在农村基层工作过,担任驻村书记,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朱余村位于连城县北部、隔川镇东部,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山区农村。这里的1100多位村民,除了在家从事农业,不少人外出经商和务工。

如何让驻点村在三年的时间里有较大的变化?吃苦耐劳的罗铮娴住在村里,克服种种困难和不便,通过不断走村串户,摸清村情,在当地干部的帮助下,制定了三年发展计划,并扎实有序推进。

齐心拓宽致富路

朱余村是个“守旧”的村,村民沿袭于传统的种植水稻、地瓜和烟叶,主导产业后劲不足,集体经济薄弱。

罗铮娴认为,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产业。她把党建引领贯穿在产业发展中,千方百计向上争取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多方奔走下,省级雪茄示范基地项目于2021年底顺利落地朱余村。

万事开头难,推广雪茄烟种植并没有罗铮娴想象的那么顺利。许多村民都持观望态度,支持的村民更是寥寥无几,这可难坏了罗铮娴。为此,她一连几十天“泡”在村里,发动党员、村干部等带头种植,不厌其烦地做村民思想工作,在她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30亩雪茄烟种植面积如期落实。

雪茄烟种下去了,需要配套兴建晾晒房。但72亩建设用地又是个难题,且一租就是二十年。罗铮娴不敢懈怠,三番五次入户为涉及土地流转的村民耐心释疑解惑,使项目如期开工并高质量建成。.

勇闯雪茄烟叶种植新天地,不少烟农获得翻倍收益,尝到了甜头,也有了新盼头。“有问题找罗书记,她都会想着法子帮忙解决,去年雪茄烟的收成良好,亩收益可达4000多元。”烟叶种植大户、党员陈世生谈到烟叶种植时满面笑容。

通过“党支部+基地+党员+农户”模式,群策群力,朱余村成了该县雪茄烟种植第一村,带动了100余名村民、脱贫户参与雪茄烟种植、管护、采摘、晾晒等生产工作,不到半年时间人均收入达2.7万元,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增收。该村也因雪茄在2023年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2024年雪茄烟种植面积提高到370亩。

“我们还将继续抓好这一致富产业,打造优质雪茄烟叶生产基地,促进村民群众持续增收。”罗铮娴表示。

罗铮娴还把培养高素质农民工作作为主抓手,以村党支部牵头,建立以回乡创业青年陈昌华为龙头的150亩高优蔬菜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带动群众发展连片种植蔬菜,并带动陈昌祥等7户脱贫户一起发展300多亩,真正让产业“活”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

谋实项目夯基础

在位于村内主干道旁的休闲公园,原是一处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荒乱之地,各家的牛羊粪、草垛乱七八糟地堆在路边,还有一片危房,难看且不安全,周边居住的村民怨声载道。

罗铮娴和当地干部通过现场实地调研,召开多方会议,广泛收集党员、村民、人大代表等多方意见,结合“两治一拆”,利用闲置荒地进行微改造,通过向相关部门及派出单位积极争取资金40万元,建设朱余村休闲广场工程、停车场工程。

朱余村的廖田段、朱坊、五坊坪等自然村,虽前些年铺了水泥路,但人来车往、年久失修,到处坑坑洼洼,给群众的出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罗铮娴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经多方争取资金,重新硬化了3公里水泥路面,村民出行从此更加便捷。

罗铮娴得知村中有百余亩农田因缺水而影响农种,她又积极跑项目、请设计人员,经过一个多月的“折腾”,修整了一条500米长的标准农田灌溉水渠。此外,她还设法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30多万元,着手在村里再安装100盏路灯,并启动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工程,真正让朱余村成为路通灯亮水清景美的“新朱余”。

谋项目、争资金、惠民生......驻村两年多来,罗铮娴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头雁”作用,脚步板丈量田园乡间,竭尽全力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落地,村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夯实。

和美乡村笑开颜

每周二、周四中午时分,朱余村长者食堂饭菜飘香、其乐融融。罗铮娴和志愿者们将一道道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打到餐盘里送到老人面前,老人们边就餐边聊天,喜笑颜开。

切实解决高龄留守老人买菜难、煮饭难、吃饭难等问题,罗铮娴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立了朱余村长者食堂,并引领乡贤捐资,让长者食堂永续经营。

由于村中老人较多,她还着力完善“银发服务站”干部值班制度,成立“党员服务先锋队”,一年多来为老人解决各类困难问题100多人次。

驻村期间,罗铮娴还积极借助“娘家”市总工会力量,通过奖教奖学为朱余村14名大学生争取“金秋助学款”共计27500元,助力困难学子圆梦大学,促进朱余村教育事业发展。同时,在三年的春节前夕,先后为20名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共计29000元,让困难党员群众过上温暖舒心的春节。

目前,朱余村是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和美。

罗铮娴说,她是“三门”干部,从家门、校门走向机关门,这次在基层工作的经历,让她真正了解了基层人民群众所思所想,与农民沟通的能力不断提高,也切身体会到人民群众的疾苦,这对她今后工作很有好处。

“只要有需要,我还会为朱余村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罗铮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