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新罗雁石:田园共富 早稻开镰
图为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早稻收割机械化作业。
■通讯员 章辰汶 沈益辉 文/图
又是一年水稻夏收季。新罗区雁石镇超4000亩早稻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当地抢抓农时,积极组织机械力量进行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近日,在厦中村的田间地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机械化作业为水稻收割按下了“快进键”,大片大片的水稻被卷进收割机里,被搅碎的秸秆从收割机尾部排出,仅十来分钟,一亩水稻就收割完成。厦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涛涛说:“我们依托供销社提供的设备,进行全程机械化种养水稻,从育秧、施肥、插秧到收割、烘干都使用上了现代化农用机械,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保障。”种植有托管,收入有保障。
据悉,厦中村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首创收益分配“三三制”,即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各分配三分之一收益,农户只要把耕地托管给村集体,在不参与水稻种植生产的情况下,一年可获得700元/亩的保底收入。此外,还将获得以上相应收益,让农户进一步提升土地托管的收益。厦中村村民袁日雄说:“我们家交给合作社托管的农田有两亩多,最近农忙时节帮合作社干活还有工钱,收入增多了,大家都很欢喜。如今,种田实现机械化,告别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
近年来,厦中村依托独特的地理、生态优势,围绕“稻梦厦中·田园共富”乡村振兴品牌,按照“产景相融、产旅一体、产村互动”的思路,做强水稻产业,深挖农耕文化,运用空间美学提升乡村形态,规划打造以稻田文化为主题的“稻梦厦中”田园综合体,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稻田共富路,助力乡村振兴。
为确保全镇粮食丰产丰收,雁石镇立足实际,因村施策,合理确定土地流转方式,推广种植优质水稻,强化党建引领,推动粮食生产品牌化。扎实开展技术人员指导和培训宣传,统一田间管理,科学防治水稻病虫害,落实种植补贴政策,辐射带动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以科技赋能助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雁石镇农技站干部表示,近年来,雁石镇以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龙岩市农科所和市、区农业农村局为技术依托单位,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作为种植基地技术顾问,并邀请农技专家为农户进行种植技术指导,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实现水稻种植“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雁石镇将联合各级农业部门持续做好政策帮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力度,鼓励厦中村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