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气冲天的咏红军诗词开篇之作

——毛泽东词《西江月·井冈山》赏析


张佑周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首创作于1928年秋天的《西江月·井冈山》词,是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写下并公开发表的咏红军战斗诗词的开篇之作,在其有关红军题材诗词中占有特别突出的意义。

井冈山位于江西、湖南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处在江西省宁冈、遂川、永新和湖南省酃县四县交界处崇山峻岭中,方圆二百多公里。

井冈山是美丽的山,更是英雄的山。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茨坪,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在这里创建。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到达井冈山,在宁冈县龙市镇与毛泽东所率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其后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由此得到壮大。不久后根据中共中央批示将其改称为红军第四军。这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1928年8月30日,湖南、江西两省的国民党军各一部,乘红四军主力大部还在赣西南,毛泽东率部前往湘南迎还红军大队欲归未归、井冈山守军兵力空虚之际,集中4个团的兵力,逼近黄洋界,妄图一举攻下黄洋界,摧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红军只有两个连的兵力,但在当地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凭险奋勇抵抗,激战一天,打退了敌军的进犯,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迎接红军大部队回山,粉碎了敌人扼杀井冈山红军的图谋。毛泽东获悉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喜讯,诗兴大发,欣然在回程途中命笔,写下《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讴歌红军胜利的具有重要的军事、政治和历史意义的词。其后,毛泽东又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介绍过这次保卫战的胜利:“八月三十日敌湘赣两军各一部乘我军欲归未归之际,攻击井冈山,我守军不足一营,凭险抵抗,将敌击溃,保存了这个根据地”,也充分肯定这次战斗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虽然没有亲自参加这次保卫战,但他自1927年10月上井冈山以来,已经在井冈山生活战斗了10个多月,对井冈山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因此,《西江月·井冈山》开头两句“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如此真切,就像他亲临其境,能看到山下的旌旗,听到山头的战鼓和号角。紧接着两句“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更像是诗人亲自率领作战队伍,坚守在山头,面对敌军“万千重”的围困,指挥若定,沉着应战,击退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我自岿然不动”!既表达了对参战部队打赢这场保卫战的高度赞扬,又表达了作为战士的诗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大无畏精神。词的上阕至此,轻松、活泼、威武、雄浑,与其说写的是黄洋界保卫战刀光剑影和取得胜利的情景,不如说是诗人站在雄伟壮观的黄洋界山头,抒发其兴致勃勃地观望美丽山川的浪漫主义豪情。虽然写到两军对垒、敌强我弱、形势危险,甚至在字里行间描述敌军有如铜墙铁壁般的围困和连续不断的进攻,却也透露出诗人成竹在胸的能够以少胜多打败敌人的自信,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跃然纸上!

为什么敌强我弱,“敌军围困万千重”,却能够“我自岿然不动”?词的下阕开头两句,“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作为战略家的诗人如此轻松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虽然红军驻黄洋界部队只有两个连的兵力,但红军发动了当地群众参加保卫战,于是“更加众志成城”,而且准备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将迎敌阵地首先精心布局得“森严壁垒”,只等敌军来犯,就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如此轻松的回答其实不仅仅歌颂了井冈山红军坚守阵地、以少胜多、英勇善战的精神,还充分表达了诗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家的战略战术思想,颇富艺术感染力。

词下阕的最后两句“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继续以轻松自然的笔调叙述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结束情况,只听见黄洋界上隆隆的炮声,敌人就连夜逃跑了。似乎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其实字里行间掩饰不了诗人充满胜利的喜悦心情。诗人甚至还可能暗自得意:来势汹汹貌似强大的敌军怎么就被仅两个连守军的井冈山军民打得落荒而逃呢?真是纸老虎啊!作为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的毛泽东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战略思想,也许从红军打赢井冈山这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斗之后开始确立。同时,毛泽东通过这场战斗的胜利,还敏锐地意识到,在白色政权、白色势力的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区域是能够形成和发展的,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于争取革命的胜利是非常必要的,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关于“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战略思考。其后,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九二八年十月五日)这篇文章中,作了深刻的阐述。

《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艺术上一个最突出的特征是全词使用赋的手法。诗人就像一个路人,观看一场激烈的战斗,兴高采烈,其叙述有如行云流水,云淡风轻,娓娓道来。诗人对于红军取得井冈山保卫战胜利的喜悦、兴奋激动的心情,以及对于敌军是纸老虎的认识也隐藏在词的字里行间。读者只有仔细品味,才能领悟其中之妙。如为什么“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表面上看是红军备战充分,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英勇的红军毫不畏惧,凭险抵抗,沉着应战,泰然自若,岿然不动,实际上也表露出对于敌军的嘲笑和鄙夷:尽管敌军来势汹汹,却不是红军的对手!下阕“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透露出同样的讽刺和嘲笑,艺术感染力力透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