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政研室派驻长汀县南山镇桥下村第一书记陈彦丰:
青春无悔担使命 热情执着践初心
■融媒体记者 赖珊盛 通讯员 姜淇议
7月5日,在长汀县南山镇桥下村的村部前,当地数十位干部群众与一位年轻人互道珍重,依依惜别。
这位年轻人叫陈彦丰,省委政研室派驻长汀县南山镇桥下村第一书记。驻村三年任职届满,他将回原单位继续工作。“离开工作三年的驻点村,心里有万般不舍,当时还微笑挥手作别,上车之后,我流下了热泪......”陈彦丰动容道。
人口有1800多人的桥下村,地处长汀、连城交界处,距离“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约4 公里,这里曾是第五次反“围剿”中“温坊战役”的红24 师驻地,也是松毛岭战役战场所在地。2021年7月,陈彦丰来到了这里,“在这个充满红色革命历史的村庄驻村任职,我感到重任在肩......”
陈彦丰是本批驻村干部中最年轻的书记之一。当地客家群众的热情支持,使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寂寞的夜晚。他走村入户,及早摸清了村情,制订了驻点村三年发展规划。
倾力完善基础设施
乡村要振兴,必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进村主干道上的大塘桥建于上世纪70 年代,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陈彦丰多次赴县交通局、省交通厅了解危桥修缮的相关政策,积极争取修缮指标。2022年底,修缮一新的大塘桥顺利通车,圆了村民多年的梦想。
桥下村进村主干道路虽已开通,但村内各组仍有许多入户道路和机耕道尚未硬化。陈彦丰与村两委,村民代表商议,决定利用从发改委争取到的100万元资金进行建设,2023 年底硬化项目整体竣工,基本实现村内砂土路“清零”。
桥下村地处水尾,每逢枯水期,水资源便极度紧张。2021年,赖以灌溉的连屋岗水库因危损大修暂停供水,加之高温少雨,村内约 500 亩田地无水耕作。陈彦丰心急如焚,他多次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受灾情况,并向南山镇政府紧急借用了4台抽水机,缓解了村民燃眉之急。
为彻底解决灌溉用水,陈彦丰陆续向省财政厅争取专项资金,为桥下村修建3 座电灌站,向长汀县烟草局申请水渠修缮工程项目,向长汀县水利局、烟草局申请打凿机井 2 口。
陈彦丰还在桥下村实施亮化工程。2021 年 12月开始,桥下村主干道45 盏路灯按时点亮,桥下村的夜晚顿时亮堂起来。
倾心推进产业发展
桥下村主要种植烟草、水稻、油茶为主,农户收入有限。如何实现村强民富?
陈彦丰多次邀请龙岩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省级科技特派员林夏竹教授从良种选育、低产油茶林改造、科研试验等方面指导帮扶村内规模较大的油茶产业,利用争取的 130 万元资金,引入“正禄(福建)粮油科技有限公司”投资 500 万元,共同建设“桥下村油茶加工厂”,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的运作模式,辐射带动周边15000 亩油茶种植户步入“共富快车道”。2023 年,桥下村油茶产业成功申报省级“一村一品”项目。
桥下村还创新开展“我在桥下有亩田”网上认领活动。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成功认领水稻田300 余亩。按照2500元/亩的认领标准计算,农户增收约800 元/亩,村合作社增收200 元/亩,通过开展认领活动,既加快土地撂荒治理、保障粮食安全,又传承了农耕文化,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倾情助学扶贫送暖
随着社会变迁,村里不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积极闯世界。村里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不断增多。陈彦丰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成立桥下村红色图书馆作为桥下小学课外阅读基地,打造儿童启蒙开智、润泽心灵的“加油站”。
得知桥下小学教学使用的“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年久老化的情况,2022 年陈彦丰争取了长汀县教育局支持,为每个班级更新了教学设备并为老师更新了办公电脑。陈彦丰还引入厦门大学长汀“树人计划”公益支教项目,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同时,为了支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陈彦丰还联系了福建富闽基金,在每年春节前夕,为村里的困难学生发放2万余元助学补助。
客家地区重文重教。在陈彦丰的积极倡议下,2023年“桥下村教育发展协会”正式成立,他自己带头捐款5000元,最终募集了46.6万元善款,开展奖教助学,搭建人才培育桥梁。
每年春节前夕,陈彦丰都主动联系红十字会,为困难群众争取慰问物资。2023年,陈彦丰还积极联系福建省工商联,对接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桥下村困难群众争取了52份,每份价值1500元的安井冬日暖心套餐。
自驻村以来,陈彦丰累计为困难群众申请爱心物资价值15万多元。
从省城到长汀,三年奔波,陈彦丰完成了从省城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农村是实现梦想的舞台,也是汲取营养的平台。虽然村里的工作有时会比机关累一些、苦一些,但也有机关工作体会不到的幸福,得到群众的认可,一切疲惫都烟消云散......”陈彦丰说。
三年来,桥下村先后入选第一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获评龙岩市 2022 年度“十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和市级“文明村”、2023 年度市级“平安村”,入选长汀县2022年度“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先后被各级新闻媒体报道20余次。
“作为第一书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虽然驻村工作已经结束,但我的心永远和桥下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衷心祝愿桥下村越来越好!”陈彦丰深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