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两个关系 做好四篇文章 勇当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排头兵”

——访新罗区委书记张锋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实施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的工作要求,落实全市新型工业化暨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推进会精神,进一步营造全市上下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氛围,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龙岩市融媒体中心今起推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推进新型工业化”系列专访。

融媒体记者 阙国豪 莫志强 吴冰 通讯员 温连光 吴文强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部署,积极呼应‘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定不移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勇当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排头兵’,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日前,新罗区委书记张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锋告诉记者,近年来,新罗工业发展保持强劲势头,规模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现有规上工业企业430家,应急抢险救援装备产业集群、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分别获评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今年1—5月,该区工业固投增长26.7%,排名全市第1位;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48亿元,累计增长5.4%,位居全市第2位。

“新罗工业基础扎实、产业特色明显,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对新罗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张锋说,在推进“工业强区”征程上,新罗将紧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处理好两个关系,即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稳链与强链的关系。一方面,在不断推动机械装备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气设备等新兴产业;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服务努力稳住现有产业链条,同时紧盯缺失环节,加大补链力度,提升相关产业链集聚水平和竞争力。

张锋表示,在处理好两个关系的同时,新罗将围绕“工业强区”目标,研究制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措施》,重点做好“专精特新”四篇文章,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专”,即强化招商,着力打造专业化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新罗现有产业规模、链群基础等比较优势,把机械装备和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梳理、绘制工程机械、应急抢险救援装备、电气装备、新材料和新能源等5条细分产业链图谱,以产业链缺失、关键环节为重点,不断加大上下游关联项目招引力度,着力推动延链补链强链。

——“精”,即完善提升,着力建设精细化的产业平台。加快北部新城“产城人”融合,努力招引一批科创、基金等生产性配套项目,提升能源互联网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6大专业园区产业孵化和集聚功能。借力广龙合作,加快推进与广州建筑下属盾建公司共建广龙岁金智谷(龙岩)智能制造产业园,促进智能智造、机械智能装备等产业发展;借力厦龙山海协作,加快推进与厦门火炬高新区等共建厦龙山海协作产业园,推动数字经济、电气装备等产业发展。

——“特”,即强化创新,着力培育特色化的企业集群。探索成立由厦大教授等行业专家、企业高管、链主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县域产业链发展智库”;深入开展“升规上限”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借力4个市级产业研究院,把创新资源聚集到重点产业上,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

——“新”,即做优环境,着力完善新质化的涉企服务。坚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持续深入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活动和惠企纾困解难专项行动,尤其是紧盯新罗党员干部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负面清单》,持续健全完善项目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坚决破除涉企服务“中梗阻”问题,全力打造能办事、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新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