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工集团派驻长汀县古城镇黄陂村第一书记刘鑫:
耐得住寂寞 做得出成绩
■融媒体记者 赖珊盛 通讯员 刘永政
炎炎夏日,长汀县古城镇黄陂村的村民岳友青夫妇正在他的小黄瓜地里忙碌,一位年轻人来到老岳的责任田里,认真了解老岳的生产生活情况。
这位年轻人名叫刘鑫,是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21年7月,这位来自福建省建工集团的年轻干部来到这里,开始为期三年的驻村任职生涯。
岳友青是刘鑫刚来黄陂走村入户时认识的。老岳的右脚得了小腿骨髓炎长期未能痊愈,一度放弃医治。在刘鑫的开导和帮助下,经过治疗,老岳不仅恢复了健康,还重新获得了劳动能力,投入到生产生活中,重新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我的驻村任职即将届满,看到老岳通过劳动致富,我也感到很欣慰......”刘鑫说。
刘鑫出生于1995年,他是本批次省派驻村书记中年纪较小的干部之一。黄陂村离县城18公里,离古城集镇41公里。作为一名年轻人,在偏远的山村工作,是要耐得住寂寞的。
刘鑫说他生长在农村,担任驻村书记为村民服务,颇有使命感。黄陂村是个人口700多人的老区村,热情淳朴的客家人,十分支持他的工作,责任与使命,让他有了不竭的动力。
“我努力让村两委焕发活力,同时按制定的三年工作规划,扎实推进黄陂的乡村振兴工作......”
刘鑫怀抱对乡村的热爱,全身心投入驻村工作中。除了去跑项目为驻点村事业奔走外,他尽量住在村里,时常走村入户,溶入群众生活。对他而言,村民的每一项需求都至关重要,无论是修理家电、充值话费还是更新手机卡等琐事,他都耐心热情地帮助解决,用行动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和信任。
2022年6月13日特大暴雨中,与镇村干部在黄陂村长田段引导行人的刘鑫,发现1名老人掉落洪水中,他奋不顾身冲进激流,救起了老人,被授予“龙岩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称号。
刘鑫不仅解决村民急难愁盼的事,与村民们建立了真挚的友谊,还配合村两委深入调研,推动了一系列民生项目;积极争取并成功落实资金安装太阳能路灯31盏,围设陂溪永久性护栏2.5公里;还争取16万元民政资金,在福建建工集团的帮扶下,设计并推动了黄陂村幸福院的建设。
刘鑫说:“小时候我是跟爷爷奶奶一块生活,大部分时间是爷爷奶奶带着长大,算是留守儿童。我和村里的很多老人的孙辈差不多,他们对我的关爱和热情让我倍感亲切。我们黄陂村留在村里的老人家较多,但平时生活太过枯燥,没有一个可以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这是建设这个幸福院的设想......”
刘鑫与黄陂村两委还依托村庄丰富的红色历史,投入25万元打造陂溪革命文化公园,并策划发展红色旅游,制定了以红色旅游为特色的发展战略,与邻近的丁屋岭旅游业务形成联动,与长汀县古城镇的整体发展规划相衔接。
刘鑫:“长岭寨大捷是黄陂村历史上的光辉一页,是永远抹不掉的,现在长汀县委县政府也非常重视,把我们村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历史步道的部分,我们今后要把它摆在黄陂村红色文化的核心资源的位置上,继续深入挖掘、弘扬......”
最近一段时间,刘鑫还在与乡村干部一起,认真规划陂溪革命文化公园游步道建设。“现在我们这个步道,我们要尽量恢复历史原貌,缺损的地方要恢复,既有完整的设施要保留,在兼顾行人安全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保证原汁原味......”
刘鑫说,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即使他离开黄陂,他希望当地依然要把村里的各个项目扎实推进,让群众受益。
刘鑫驻村以来,累计发放奖学金1.4万元,困难户慰问金1.2万元,代发福建建工集团春节困难群众慰问物资15件。借助建工集团的帮扶政策销售长汀县域内农特产品累计销售金额约180万元。黄陂村成功申请闽台乡建乡创项目资金50万元,为村庄发展增添后劲。这些都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刘鑫说:“虽然说我曾经在农村生活了15年,那也只是生活,我们在基层生活的经验,和驻村工作的经历相比完全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黄陂村的三年,我感觉又像念了一个大学。不论我去哪里,黄陂村在我心里始终有个位置,这段重要的经历,教会我如何跟基层老百姓打交道,如何与他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