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市政协委员献智献策——
“把脉”民营经济 探寻发展新路径
■融媒体记者 刘菲菲 通讯员 麻小洁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民营经济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健康状况与发展动向无疑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如何“问诊”民营经济,推动其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了政协委员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他们通过进企业、专题调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入“把脉”民营经济,积极谏言、谋良策,为民营经济的腾飞助力。7月2日至3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市政协委员,围绕助推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专题报道。
提振发展信心
民营企业在实体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然而,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难,实体经济内生动力显得尤为不足。
在此背景下,市政协委员们普遍认为,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加速释放消费活力是破解当前困境的关键所在。市政协委员谢天华认为,要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需要政府部门出台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和奖励措施,特别是对新商业模式和首进招商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对商贸龙头企业进行表彰与奖励,并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以创新驱动发展。此外,借鉴发放消费券的成功经验,分批次向消费者发放消费券,以有效刺激市场消费,激活经济内生动力。
破解资金难题
在工业企业领域,委员们同样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建议。他们呼吁政府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出台更多惠民惠企政策,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具体而言,建议对原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新投产企业实施贷款贴息补助政策,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企业再投资信心。同时,推广供应链金融模式,解决企业实际资金周转困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畅通。
针对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委员们呼吁进一步落实和执行国家、省、市的扶持政策,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他们建议加强“普惠金融”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力度,让更多中小微型民营企业能够享受到低利率贷款和相关扶持政策的实惠。委员们十分注重金融“活水”对民营经济“良田”的精准浇灌作用,他们建议金融机构加大宣传力度,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以满足民营企业多样化的资金需求。
培育良好营商环境
除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外,委员们还关注到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和政策支持体系。他们指出,尽管已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但服务企业思想不够开放、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以及营商环境仍有待改善等问题依然突出。
为此,市政协委员们建议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服务、减轻企业负担,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搭建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效交流平台,并充分发挥各类基金的作用,共同破解民营企业融资贷款难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