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创优服务台胞新举措 畅通融合发展新路径
■融媒体记者 赖韦元 通讯员 陈惠
“《漳平市服务台胞法律政策100问》这本书把我们台胞常用、急用的法律政策整理的非常详细,对于台胞来说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籍”。5月31日,漳平市委政法委举行《漳平市服务台胞法律政策100问》发放仪式,向台胞代表发放台胞政策百问小册子,帮助他们用好用足政策,更好地融入漳平发展。
“这本小册子的发放对我们台胞来说意义重大,里面涉及的内容大多都是我们常用、急用的。我们在大陆发展,时常会碰到投资经营或者生产生活上的难题,这上面详细记录了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和联系方式,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帮助。在整理汇编上,政法部门花了不少心思,真的很贴心很暖心。”台商陈庆徽仔细翻阅着册子,深感其对在大陆发展的台胞而言具有非凡的重要性。
漳平市是台商农业产业密集投资区,建成高山茶基地48个,年产茶5800多吨,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目前,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入驻台企82家、汇聚台农600多人,打造台湾高山茶种植基地48个,核心区永福镇已成为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大陆种植规模最大的高山茶生产基地,被台农台商誉为“大陆阿里山”。为给台胞台企提供权威、准确、实用的法律指导,漳平市政法部门抽调精干组建工作专班,深入走访台胞台企,围绕台胞台企急难愁盼问题,结合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的力量,汇编整理了《漳平市服务台胞法律政策100问》,书中将生活、婚姻家庭等十个方面内容,全面、系统、直观地解读,让台胞台企在漳平投资、经营、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我们政法干警在与台胞台企座谈和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不少因两岸法律政策差异问题而造成的困扰,如:投资经营、用工用地、孩子读书等方面。为此,今年3月我们就开始收集台胞最急需、最常用的法律知识,汇编成册,希望能够帮助台胞更加了解大陆的法律政策,更快地融入当地、更安心地投资发展。”漳平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杨建樟介绍道。
为确保服务台胞台企的措施得到有效的宣传和实施,近年来,漳平市政法部门持续创新服务模式,出台了《政法系统保障服务两岸融合发展行动方案》,该方案涵盖了20项具体措施,如建立涉台“专属网格”、建立政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培养涉台法治人才等;此外,还探索总结了“政法保姆”“三缘融合工作法”“三员服务机制”等经验做法,在全国首设维护台商合法权益合议庭,打造台胞台企“家门口”的人民法庭;设立驻台创园法官工作室,开展流动式全链条诉前调处、巡回审判。截至目前,通过“三杯茶”调解法成功化解涉台胞矛盾纠纷20余件,成立“理事公”民间调解组织,培育“理事公”91名(台胞9名),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0余起,实现和谐相处“过得安”......一项项创新举措,拉近了司法与台胞的距离,为打造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基地提供了法治支撑,进一步提升在漳台胞台企的安全感、归属感。
漳平市政法部门创新各项保障服务台胞的举措,是推动漳平市两岸融合发展的鲜活案例。一直以来,漳平市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和各级对台工作部署要求,秉持“两岸一家亲,漳台亲上亲”理念,以全力打造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区为目标,做好“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三篇文章,出台系列政策大力扶持台商台农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