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铜业有限公司:

激活科技创新动力 点燃企业发展“引擎”


融媒体记者 曾俊钦 通讯员 杨国鑫

日前,记者在位于上杭县蛟洋新材料产业园区的紫金铜业有限公司电解车间内看到,工作人员正进行阴极铜生产工作,在旁边的生产车间里,数台智能化机械手正灵活地将阴极铜板打包输送,整个产区的生产显得繁忙而有序。

“这台阴极拨片机组是电解40万吨产能改造之后,引进的一台智能拨片机,它的拨片效率由原来的老机组的180片/时,提升至420片/时以上,能够大大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该公司电解厂副厂长陈荣海告诉记者。

40万吨扩产改造项目是该公司注重科技创新,走科技强企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除了40万吨扩产改造项目,公司还经过持续技术创新和科学积累,先后顺利完成挖潜增效、末端物料综合回收等重点项目,现已形成年产40万吨阴极铜、18吨黄金、400吨白银、100万吨硫酸生产规模,并生产硒、碲、铂、钯、铑等半导体、集成电路所需的稀贵金属,年产值300亿元以上。

近年来,紫金铜业充分运用铜绿色生产及伴生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省部级创新平台,致力于用绿色冶金、智能冶金改变传统冶金。“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构建‘引进’‘培养’双通道完善技术人才队伍,建立骨干与后备科技人才库,并给予科技成果申报方面的优先支持。”公司副总经理宁万涛介绍,公司实验室现有研发人员92人,其中教授级高工2人,高级职称14人,硕士28人。同时,公司还聘请中国工程院张文海院士入驻院士专家工作站,华侨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为公司科技创新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离不开智能装备的引进和升级,随着“稀贵厂银生产自动化”“智能控制无人行车”“白烟尘自动打包”等一系列自动化项目的投入使用,该公司发展步伐走在龙岩科技型企业前沿。截至目前,先后获得省、市、县等各级自主创新成果奖励17项,其中省部级奖励12项;申请专利200余项,国家知识产权局有效授权专利119件,其中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专利107件;发表论文182篇;建立标准63项。2023年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