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之有道 习之有法

——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方法谈


刘振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不是单纯地炒冷饭,而是温故知新。一方面将遗忘的知识复苏,将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将肤浅的知识深刻化,将呆板的知识激活,进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查漏补缺,找出薄弱点,进行重点突击,巩固提高。复习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只有复之有道,习之有法,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复之有道,精确定位

中考复习是一个最紧张、最繁忙的时期。复习时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而应先明确复之有道,知道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考什么、怎么考。

1.知大势,把握中考方向。道德与法治中考以《课程标准》和《福建中考评价体系》为命题依据。新中考试题已淡化机械记忆的内容、甚至彻底剔除了死记硬背型题目,转化为关注“学生生活”“时政热点”、考查“学科思维”“学科底蕴”、指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鲜活灵动的风格。复习时,要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针,了解命题原则,熟知考试范围和要求,把握考试目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把握了方向就把握了中考的脉搏。

2.晓能力,明确薄弱环节。道德与法治中考注重考查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复习时,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选取相关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可以通过多做相关题目、查找资料、请教老师或同学等方式进行强化,提高自己的掌握程度。对于那些经常做错的题目,可以进行扩展练习。比如,尝试变化题目的条件或情境,或者寻找与错题类似的题目进行练习。通过这样的方法,巩固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3.明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在老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复习计划,明确每个复习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将大目标细化成小目标,明确复习的重点、难点和特点,每周完成一个知识模块的复习,确保每个阶段都有所收获,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策略,使复习过程更为科学高效。中考一般进行三轮复习,每一轮复习都有各自的侧重点 :一轮复习看功夫(用功够不够、砸得实不实、铺得到不到),二轮复习看水平(看考点的掌握水平,看归纳提升的水平),三轮复习看士气(看自信心足不足、精神状态佳不佳、意志品质强不强)。

二、习之有法,掌握技巧

复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能搞“题海战术”,坚持精练高效的原则和评练结合的原则,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1.回归课本抓重点。中考命题一切以教材和课程标准为准。中考的每一道题,其题意、描述、问题、解答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援引,甚至部分试题还是教材习题的改编。复习时应对七八九年级各章节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梳理,夯实基础。可通过知识再现、知识再认、提升知新三个步骤梳理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通过阅读教材、笔记、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梳理,培养在有限时间内,对教材知识点的反应、查找、连接的速度与能力。此外,还要对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等四个活动栏目进行复习巩固、迁移应用。

2.专题复习抓难点。道德与法治中考重点是对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方面的考查。复习时,应围绕老师安排的三轮复习计划(一轮复习:以教材为主,夯实基础,全面梳理,构建知识体系;二轮复习:以时政为主,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提升思维能力;三轮复习:以试卷为主,模拟考试,解题指导,调整应试状态),按照学科知识梳理、整合和运用的专题复习思路,对“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和道德专题、法治专题七大专题进行认真复习,思维贯通,水到聚成。

3.综合训练抓思维。中考命题坚持“无思维,不命题”原则,即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的考查要求。复习时,要通过可视化、过程化和规范化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来提高思维品质,尤其要选择近几年中考真题以及典型有代表性的模拟题,进行变式训练。通过多角度、多题型的训练,全面系统地对相关内容或考点,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并总结提炼出具有普适性、通用性以及规律性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模板,尤其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技巧策略。

4.时政结合抓素养。中考命题坚持“无情境,不成题”的原则,即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生产生活实际等创设真实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复习时,需要对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大事热点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专题整理和多角度解析,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便在中考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有较好的应对能力。同时,要结合社会中的热点,学会正确分析、判断,运用所学观点加以解决,学会抓住时政中关键字、词、句所传达出的相关信息点,准确把握、运用得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复之有道,习之有法;道高一尺,法高一丈;道法合一,创造辉煌。预祝学子们步履不停,中考必胜!

 (作者系上杭县第四中学正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