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武率部指挥大龙华围歼战


杨秋明

1939年4月,日伪军700余人,进犯大龙华地区。杨成武判断日军意图在于打通涞易路,可随时进攻我晋察冀腹地。大龙华实乃敌我必争的战略要地。

此时,杨成武一分区主力部队中层以上干部普遍学习了作战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通过侦查,杨成武发现敌军连援军在内不超过800人,而我军可以集中3000兵力,有绝对的优势。一个“一路攻点,三路打援”的作战方案迅速出炉。

5月19日深夜,袭击大龙华守敌的我军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越过三道铁丝网,将分住在9户农家大院的日军分割包围。经过3个小时的激战,毙敌50余人,夺取了3座大院。天亮后,日军分作两股,一小股死命抵抗,一大股向东突围。掩护突围的鬼子在我军痛击下,渐失作战能力,除被生俘17人外,全部被歼灭。东逃之敌在清西陵西侧的小树林里遭遇我军伏击,全部被歼。

大龙华战斗共歼敌400余人,缴获甚丰:枪弹、粮油堆积如山,还有炮五门;最重要的是缴获了大量的重要文件。文件中不仅有日本政府对华侵略的政治目标、情报工作和各师团作战任务等,而且有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颁发的《关于剿匪与警备的指针》《使

用特种器材(毒气)之参考》,以及针对晋察冀根据地的《肃正作战概要》等。这些核心机密文件被迅速送往延安,成为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制定对敌作战方针的重要依据。毛泽东称赞这是“比缴获敌人几百条枪和几十门炮还大的胜利!”

大龙华围歼战是“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典范。在大龙华围歼战中,杨成武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紧密依靠群众,全力发动群众,既可凝聚人心,更能给人信心。杨成武在华北地区逐渐树立了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