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春日采蕨乐
■ 罗炳崇
蕨,被誉为“山野之王”。宋代方岳《采蕨》诗云:“蚤韭不甘同臭味,秋莼虽滑带腥涎”,在诗人眼中,蕨之鲜美压倒了早韭和秋莼。陆游笔下则是:“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形象地道出蕨菜嫩茎的滋味胜过冬日的雪菌和春天的蔬菜。
惭愧的是,自幼在山里摸爬滚打,各种野果野菜时常入口,单单对蕨菜却是忽略了。虽常常相见,却不识其真面目,没有注意它的价值,亦未体验过采蕨之乐。后来,屡次在餐桌上品尝到蕨菜的美味,赞叹之余,心里还是有丝丝遗憾。
恰春和景明时节,“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好友相邀踏青采蕨,内心一时雀跃,遂携孩子们欣然前往,想这回终可了却自己的心愿了,还可以给孩子们好好上一堂科普体验课。
蕨菜一般生长于山林湿润、土壤肥沃之地,尤以春日雨后最为繁茂。好友有多年采蕨经验,对蕨类生长特点十分熟稔。我们选择的是城北方向江山镇的一座山林,这里竹林密布,荆棘丛生,空气中弥漫着泥土润湿的气息和草木初春的清香,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蕨菜就在路旁时隐时现。
不知是自己反应迟钝,还是友太过眼疾手快,每当我视若无物时,他总能在丛林中及时发掘出“宝藏”。友说:“采蕨其实也是技术活,这里生长的是紫蕨,长得太青太嫩的不用理会,一般要选择深紫色的、长势饱满的那种,以颜色辨识,方为捷径。每次采摘时,先握住蕨菜的茎部,大约在十五厘米处掐断,以获取最鲜嫩的部分。”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任务,若谁能采摘到30支蕨菜以上,就可以获得心仪的奖励,瞬间他们就放飞了神经,机灵地在丛林里钻进钻出,每采摘到一支,便高声地向我们报告战果。
友继续说:“其实路旁可采的蕨菜已经非常少了,茂盛的蕨丛往往生长在高坎陡坡上,或者繁密的灌木林里,若要有丰盛的收获,还得继续往深山里探索。”我们开始爬上一段陡峭山坡,一边攀爬,一边用眼睛仔细搜寻,过程并不轻松,时时需要低头弯腰,用手拨开草丛,不时还会有蛛网、虫蛇的侵扰。好几处,我们都是小心翼翼,手脚并用,相互扶持,汗水浸湿了衣衫。然而,正因这些困难,让我们更加珍惜采摘的成果,也更加敬畏大自然的魔力。
采蕨之余,我们还和孩子们玩起了捉迷藏,他们不时哇哇大叫,既紧张、又兴奋,这可比电脑上的游戏好玩多了。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我们全身泥泞、肩背酸痛,手上也被荆棘划了几道口子,孩子们一个个都成了泥猴。但看着篮子里那一簇簇鲜嫩翠亮的蕨菜,心中充满了收获的喜悦。回到家后,我们将蕨菜洗净,经过简单焯水去掉其微涩之味,再掐头剥衣。我们的做法是一部分用醋酱来凉拌,一部分与酸菜一起清炒,另外的腌制成酱菜,每一种做法都展现出蕨菜独特的口感,尤其是那爽脆中带着一丝韧性的质地,以及略带野趣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平时不爱吃蔬菜的孩子们,这时也胃口大开了。
据了解,蕨菜除了味美之外,还有药用功效,其味甘性寒,有清热、滑肠、降气、化痰之功效。《本草纲目》中说:蕨菜“去暴热,利水道”。因此,蕨菜食用因人而异,“冷气人食之多腹胀”,故脾胃虚寒患者应慎用。
这次采蕨的经历,虽然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大自然的恩赐,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采蕨菜的乐趣,正是人们常说的:“采蕨不只是采撷食物,更是采集生活的诗意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