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汀州


吴楠

汀州是著名的客家首府,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曾将长汀与湖南凤凰并称为“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山城”。作为随父母长年客居外地的汀州妹子,我总会在一次次回乡时贪婪地游览、品味,细细咀嚼这座古城多元的味道。

古韵悠悠——历史文化之味

汀州古城建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从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间,一直是历朝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是著名的唐宋古城。

踏入古城,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巍峨耸立的唐代城楼——三元阁,是汀州建城规模不断扩大的见证。汀州文庙、汀州试院重檐脊顶、斗拱交错,悠然静谧中不掩巍峨壮观之势。始建于唐大历四年的古城墙更是汀州古城景观的一大特色,它像两条温暖的臂膀环抱着古城,并将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等多个城门以及城隍庙、天后宫等古建筑联结、包裹在一起,犹如一幅古色古香的画卷。徜徉其间,仿佛能听到岁月的低语,听到古老的街道、古朴的建筑诉说着这座古城的沧桑变迁。

汀州文风昌盛,一千多年来,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在此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世界法医鼻祖宋慈在汀州任知县时开辟汀江航道,繁荣了闽赣粤边区经济和文明。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离闽时挥笔而就的《长汀道中》留下了“鸟送穿林语,松垂拂涧枝”的佳句。明代著名学者宋应星出任汀州推官时作成旷世巨著《天工开物》......此外,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明代良臣马驯以及陈轩、王捷、郝凤升、黄慎、杨澜、纪晓岚等历代文人墨客都为长汀的山川风物写下不朽的诗篇与著作,将汀州古城的历史文化之味酝酿得更加馥郁醇香。

如火如荼——红色革命之味

长汀地处福建省西部,为闽赣两省的边陲要冲,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因长汀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所以也称“红军的故乡”。

美丽的长汀,因为有过一段如火如荼的岁月,使它秀丽、柔美和古朴之中,又平添一份正义和壮烈的色彩。

在长汀看红色景点,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是一定不能错过的。当年革命先辈领导农民用土枪土炮打出了一个属于全福建人民的苏维埃红色政权,使长汀成为福建红色区域的首府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旧址内的大礼堂、各个部门办公室呈现着当年的真实面貌。毛泽东旧居、中央苏区红军医院——福音医院,赣南、闽西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所在地——云骧阁,红四军入闽时司令部、政治部所在地——辛耕别墅......星罗棋布的红色景点犹如燎原星火,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革命年代,看到先辈们挥动着鲜艳的红色大旗,打土豪、分田地、英勇杀敌的场景,深切感受到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绿水青山——绿色生态之味

如果说,汀州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是承载过去的荣光。那么,绿色生态文化则是

今日汀州的新风尚与新目标。

漫步于县城,汀江水清,卧龙山碧,居民开门见绿、行路见荫;走在乡间,小桥流水,瓜果飘香,田间满目青翠、鸟鸣声声。

到过长汀河田世纪生态园的游客,一定想不到它所在的露湖村也曾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穷山村,经过多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从“浊水荒山”逐渐变成“绿水青山”。汀江国家湿地公园从昔日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嬗变为风光秀丽、流水潺潺、林果连片、鸟语花香的生态旅游胜地。被誉为“客家先民生活的活化石”的丁屋岭,是一座有着八百年历史的客家山寨,整座村庄山高林密,曲径通幽,原生态的建筑风貌、秀丽的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悠久的历史底蕴、革命的红色传统和绿色环保的现代理念在长汀相互交融,构成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多元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