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伟大思想旗帜 汇聚新时代文化力量


■中共漳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近年来,漳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围绕“深化两岸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打造闽西南开放包容的活力城市”目标定位,坚决扛牢“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漳平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守牢思想高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习近平文化思想植根广袤中国大地和悠久中华民族历史,吸收五千多年中华璀璨文明的精华养分,传承中华民族恪守正道、革故鼎新的文化传统,观照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也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漳平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和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为契机,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对漳平和漳平台创园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好用活两岸融合馆、同心园、龙江回声馆等特色教学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新理论、新方向、新要求,不断强化文化理论知识更新、文化价值取向更新、文化发展观念更新,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共识、催生奋进力量。

抢占宣传阵地,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以全新视野深化了我们党对信息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认识,彰显了把握大势、引领时代的使命担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漳平将自觉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用好用活红土初心讲堂、干部大讲堂、夜间讲习堂“三个课堂”和市委宣讲团、龙江巾帼宣讲队、老同志宣讲团“三支队伍”,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好漳平“3+N”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攻坚、“学在漳平”“养在漳平”民生品牌建设等身边故事,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弹奏高质量发展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同时,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牢牢抓住网络舆情生成演化机理,扎实做好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和监管处置工作,不断提高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

打造文化基地,扎实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漳平是特色文化资源“富矿”,拥有花茶画“三乡”文化、王景弘文化、奇和文化等特色文化,具备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守正创新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漳平将把特色文化传承保护作为第一要务,持续策划推进海峡两岸南岛语族考古教学实习基地等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全面挖掘漳平特色文化内涵,着重擦亮“明代航海先驱·王景弘故里”“南岛语族祖源地·奇和洞遗址”“世界级非遗项目·水仙茶传统制作技艺”三个漳平文化领域“特色IP”,不断做强“樱花文化旅游节”“稻田音乐节”“妈祖文化旅游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持续举办“花茶两相宜·共话两岸情”等漳台基层交流系列活动,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会友,让漳平特色文化“火”起来。同时,坚持文旅融合发展,紧密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打造提升“两岸一桌菜”等特色菜品,全面提高漳平水仙茶、永福高山茶、农民漆画作品等漳平特色产品曝光度,持续打造“茶旅小镇·古韵宁洋”“文创东湖·考古探奇”等串点连线成片精品线路,以高质量文旅产品满足游客文化体验感、获得感,着力吸引更多游客来漳旅游“打卡”,更好推动漳平文旅产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