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建议:

多措并举谱写“大爱龙岩”新篇章


融媒体记者 刘玉荣 通讯员 赖文光

大爱龙岩人人参与,龙岩大爱,人人共享。2022年,中共龙岩市委、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大爱龙岩”新时代精神文明品牌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全市上下积极响应,掀起了“大爱龙岩”活动的热潮。“大爱龙岩”活动聚焦“一老一少、一病一残、一弱一困”等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推出24条举措,着力开展“爱心敬老、爱心护蕾、爱心助残、爱心就医、爱心扶弱、爱心济困”等六大爱心专项提升行动。活动开展近两年来,社会反响强烈,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县市一品牌、一部门一项目、一单位一特色”的品牌建设体系,赢得广泛点赞关注。

如何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谱写“大爱龙岩”新篇章,我市政协委员高度关注,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兰建亮针对“10分钟工会服务圈”提质增效助力“大爱龙岩”建设提出相关提案。他认为,“10分钟工会服务圈”基本实现以“小站点”汇聚“大服务”,“小切口”服务“大民生”的作用,但目前没有统一的管理、服务模式,开放时间、服务方式、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存在运营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此外他认为当前100多个10分钟工会服务圈思想服务和宣传影响面仍然不够,没有真正打造成为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宣传阵地,许多户外劳动者不了解中心城区有多少服务站点及各个站点的服务内容、开放时间等。为此,他建议龙岩市总工会、市委文明办进一步丰富服务站点、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努力推动工会各类爱心驿站、服务站点等职工服务阵地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提高工会普惠化、多样化、精准化服务。同时,加大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户外劳动者家喻户晓;建议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运营管理机构,并且制定统一的服务规范、检查监督方式、奖惩办法,让广大劳动者“找得到”“进得来”“用得上”,促进服务站点提质增效。

市政协委员阙明龙则提出让公交助力打造“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的建议。他认为公交是“一老一小、一病一残、一弱一困”群体出行普遍依赖的交通工具,公交企业打好“大爱龙岩”牌,是将市委、市政府关心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载体,让龙岩老区苏区的人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市农工党关注到农村医养体系建设。他们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程,养老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我市中心城区的养老服务相对较好,医疗养老结合、社区养老、社会资本注入养老等日趋完善,但农村地区养老问题已慢慢凸显,应全面推进农村医养结合,助力“大爱龙岩”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等措施。在农村更需要将医疗、养老相结合,进一步关心关爱农村空巢、孤寡老人弱势群体,这与市委提出的“大爱龙岩”建设实施方案相契合。他们建议,在我市率先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养老综合信息平台,打造一个“平台+站点+服务”为一体的养老模式,打造一个110、120绿色通道紧急联动机制,打造一个全时全能的长者家庭生活服务平台,打造一个更加透明的养老服务监管体系。依托“互联网+智慧养老”,让农村医疗、养老结合更加完善、便捷、透明。

儿童福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事业。市民建的政协委员们对此颇为关注,提出要推动龙岩市儿童福利院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他们认为,近年来,龙岩市儿童福利院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提升软硬件设施,开展“养、治、教、康、社会工作”综合服务,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还面临孤弃儿童教育、康复、后续指导力量不足,护理人员数量、质量有待提高,完善软硬件资金缺乏,津贴待遇过低等方面问题。他们建议要提高护理人员“养、治、教、康、社工”专业水平,结对三级综合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对院童开展定期体检、巡诊、心理疏导等项目,加强福利院儿童的治疗和康复服务水平。他们还建议要出台政策对成年院童在成年后的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提供相应支持,加强成年院童离院后的关心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