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历年最多,居全省山区市第一 ——

以创新主导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融媒体记者 林加涛

28日,记者来到位于福建龙州工业园区的福建亿钻机械有限公司,在该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正紧锣密鼓赶工生产订单,一派热火朝天景象。据了解,该批福龙钻非开挖钻机产品将在不久后出口东南亚。“公司致力于走特种机器人高端化、智能化道路,加快发展先进新质生产力,通过自主创新研发了YZ系列非开挖水平定向钻机,在国际市场颇受青睐,获得了不少出口订单。”该公司总经理施兴林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YZ系列非开挖水平定向钻机已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6项,产品远销东南亚地区,先后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科技型企业、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我市像福建亿钻机械有限公司这样依靠自身技术、产品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走出一条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企业不在少数。龙合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自主研发、高端制造、营销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制造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智能物流搬运、装卸设备及其集成应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等。目前,该公司拥有可引领行业发展的自主创新授权专利200多项,已成为两个大行业的国家标准制定单位,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重点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等,业务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牢牢扭住科技创新这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牛鼻子,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主导引领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转变,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先后出台《关于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若干措施》《龙岩市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30年)》《龙岩市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十八条措施》等政策文件,从科技攻关、平台建设、主体培育、成果转化、资源共享等方面,在全省率先探索全生命周期科技创新服务机制,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支撑体系。“我市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一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通过出台政策、搭建平台、完善创新奖励和评价机制、举办科技创新大会等,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注重科技人才引育留用,加强校企、院企合作,强化配套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涌现出了一批如德尔科技、晶旭半导体、龙合智能等创新型行业领先企业。晶旭半导体还荣获第二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为全省唯一)。2023年,全市51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获得企业研发投入奖励743.5万元,64家企业获得省级创新券补助151.6万元,发放“科技贷”185笔、金额6.67亿元,下达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4852.07万元。”市科技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道。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市在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牢牢把握质优这个关键性要求,以更加高端、智能、绿色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年,全市分别新增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57 家、3家,省级数量创历年最多,居全省山区地市第一。新罗区应急抢险救援装备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据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转化和运用,我市市场主体正呈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活力,如2023年金龙稀土上榜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名单,紫金铜业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等;紫金矿业、福龙马入选工信部数据安全典型案例和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2023年我市新增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023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等2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