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推进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绘就闽西老区的生态新画卷——
碧水蓝天共一色 半城山水半城绿
■融媒体记者 方圆 邱慧颖 通讯员 谢思妍
龙岩的春天,碧水幽幽,满目葱绿,一派青山绿水、明媚秀丽的风光。在龙州湿地,金黄的油菜花渐次开放,在阳光的照耀下翻滚着金色的波浪;在新罗区小池镇赖邦村,万株银杏冒出嫩芽,远远看去,犹如穿了淡绿色新装;在新罗区雁石镇,谢华安院士指导培育的千亩优质稻“福香占”探出头来,像绿色的地毯,厚厚的铺在稻田上......
龙岩生态环境的变化,得益于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施。九龙江流域位于国家“三区四带”重点生态地区,是我国东南沿海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西南地区人民的母亲河。
山川清丽、林茂田肥、湖美草绿,百姓之盼。2021年我市联合漳州、泉州制定了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并入选“十四五”全国首批十大山水工程。工程涉及市本级、新罗区、漳平市、连城县,共有“水环境治理与生态廊道建设、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农地生态功能提升与面源污染防治、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机制创新与能力建设”等五大工程26个子项目,总投资35.57亿元,实施期为2021-2023年。
如何开展项目,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赢?以山为风骨、河为脉络、水为灵韵、绿为底色。我市在全国率先推出“普惠金融·九龙江惠林卡(碳汇)”,更好地服务于流域范围内从事森林固碳、碳交易和林业、林下经济等产业参与主体;创造性建立全国首单生态指数保险机制,为生态指数目标的实现建立坚实风险保障;同时强化绩效管理,严把项目质效,重点围绕对九龙江流域存在的部分小流域水环境问题严重、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迫切、水土流失与农地退化严重、森林质量不高、河口湿地受到威胁等生态问题进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记者昨日从市财政局(市山水办)获悉,截至2024年2月底,26个子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2.18亿元,项目建设基本完工,进入验收阶段,进入验收阶段。
数据是最好的印证。经过治理,龙岩九龙江流域内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不断解决,环境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形成了全流域、全方位、全过程生态综合治理的“龙岩路径”。截至目前,全市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238.17平方公里,矿山修复30处面积2.58平方公里,湿地修复面积13.6公顷,河道修复长度144.32公里,岸堤修复长度122公里,土地整治面积226.11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33.33公顷,森林生态修复面积12210.13公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在闽西大地上,苍翠的青山、清澈的河流、洁净的蓝天,一同见证了龙岩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生态龙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