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智取四堡雾阁登高山


邹善水

连城县四堡镇至今流传着1933年红军东方军智取雾阁登高山的故事。

1933年6月,蒋介石国民党军开始实施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1933年7月,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由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第十九师、闽西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组成东方军东征福建。东方军指挥彭德怀、政委滕代远、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率领红三军团组成的东方军奉命挥师南下入闽作战。

“朋口战役”打响前,部分红军东方军从宁化等地向南移动,途经四堡、北团等地集结,以战逼国民党十九路军加入到抗击日寇的统一战线阵营。至今,在四堡镇雾阁村部分旧屋内墙上尚存大量宣传抗日的红军标语。

当时,驻守在四堡的国民党军是第十九路军谢琼生部,他们驻扎在双井村,指挥部设在关帝庙。部署兵力在教堂背后山挖战壕、筑地堡。另安排一个加强营抢占雾阁登高山前峰,妄图阻止东方军南移。

雾阁登高山山势不高,主峰海拔600米左右,但山的东西两面山势陡峭、前面视野开阔,占据主峰即可观察雾阁村全景和南端双井、上堡、枧头等村,北端可瞭望马屋、赤土岗,居高临下控制南来北往的人流物流,地形十分有利。国民党十九路军464团团长吴疤苟沾沾自喜坐在双井村关帝庙指挥部,翘着二郎腿,哼着小调,认为军事部署棋高一着,完全有把握阻止从南北两端进入四堡的红军部队。

1933年7月27日,东方军奉命驱逐占据四堡的国民党十九路军464团,目的是打击敌军顽固分子谢琼生和吴疤苟部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争取有抗日意向的国民党十九路军主力联合北上抗日。

以彭德怀为总指挥,滕代远为政委的东方军从宁化向南往连城转移途中,获悉十九路军464团顽固分子谢琼生妄图在四堡阻击红军南移的军事布防态势详细情报后,决定在清流县长校镇一带作短暂休整。临时军事会议上很快做出智取四堡雾阁登高山的周密作战部署。由近200位作战勇敢的精兵临时组成尖刀营,从赤土岗斜插进入马屋村,稍事休息后,连夜经洋段哩严屋村后龙山运动至黄泥岭一带密林中隐蔽集结。红军主力则兵分两路进入村庄,一路士兵打着红旗来回游动迷惑登高山上的守敌,另一部分人员从岗上秘密进入竹篱岗背杨丰公祠屋,迅速设立指挥部,漏夜布署作战细节。

为了麻痹敌军,红军在雾阁村衡仕陂、乌石段一带田畴间将一个战斗连分散多点,依靠田坎或水圳为掩体,时不时用轻机枪或步枪向双井村教堂背山顶守敌间歇性无规律地点射以迷惑敌军,形成一华里距离的田畴进攻态势,重点吸引敌军指挥官与消耗守敌弹药,使其处于既紧张又疲惫的状态。夜间红军以班为单位分散在洋里、四溪陂、石壁下、杉子排里一带佯攻扰敌,弄得登高山上敌军疲于应对,焦头烂额。如此迷惑敌军的消耗战坚持了3天3夜。而此时,红军尖刀营已在登高山西面第二主峰山头挖好战壕,准备东西夹击敌军。

7月30日夜,在乌石段田畴间埋伏的红军突击连越过衡仕陂深沟溪涧障碍,趁夜靠近双井村教堂背田间。司令部指挥员成竹在胸,果断下达作战命令。从竹篱岗苦楝树上升起3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登高山后主峰同时呼应,军号声与冲杀声响彻夜空。登高山与双井村教堂背战壕里的敌军,在迷糊疲惫的梦中惊醒,乱做一团。国民党第十九路军464团团长谢琼生及指挥所人员方知大势不妙,丢下双井村教堂背山头守敌仓皇逃跑,妄图奔至登高山南侧与登高山败敌会合往埠头方向逃窜。不料,红军尖刀营一个连早守候在此阻截,谢琼生和吴疤苟部率败敌转往洋背勾刀山企图南逃,却遭驻山龙村的红军北援部队伏击。十九路军被红军打得晕头转向,从洋背三百丘向北团车上村南窜,又遭早在北团山龙村候敌的红军阻击,只得向南撤进连城城区。

红军东方军智取四堡雾阁登高山大获全胜,歼敌200余人,缴获了敌军4挺重机枪和100多枝步枪及部分子弹。红军当场释放了表示不再为国民党卖命的120多个俘虏,还有54名士兵就地加入了红军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