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王 』董兴煌
董兴煌和妻子谢琼秀正在仔细观察研究蜜蜂冬季生长情况
■ 通讯员 邹善水 沈桂芬 文/图
在连城县新泉镇西村村一个绿水青山环抱的山坳里,成千上万只小蜜蜂翩跹飞舞在黄金百香果园,一个个黄泥夯打的土蜂箱点缀其间。
9日,笔者走访龙岩市新农人协会会员、连城县养殖蜜蜂兼种植黄金果专业大户、返乡创业大学生董兴煌和妻子谢琼秀时,他们正在仔细观察研究蜜蜂冬季生长情况。
董兴煌大学毕业后在厦门一家知名公司担任高管,一次回乡探亲时了解到家乡有着优渥的生态资源,却缺少开发利用的致富项目。“关键是缺‘领头人’。旧观念不改变,有资源也难挣钱。”2014年,董兴煌毅然与同是大学毕业的妻子谢琼秀一同辞去收入丰厚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发“生态养殖蜜蜂+种植黄金百香果”的创业项目,成为敢吃螃蟹的“新农人”。
在新泉镇党委政府及西村村“两委”的支持下,夫妻俩成功流转土地,引进清澈无污染水源,注册创办了蜂宝家庭农场和“泉心泉意”蜂蜜品牌。种养结合、科技创新,带来了稳定的生态蜜源,蜜蜂授粉又提高了百香果的坐果率,实现“蜜+果”的双赢目标。
董兴煌苦心钻研、大胆创新蜜蜂养殖新技术,研发用黄泥夯打出蜜蜂舒适的夏凉冬暖“土蜂箱”,节省了木板蜂箱所需木材,相比传统养蜂方式产蜜量提升了18%,蜜纯度提升了9.8%,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今,他的农场从最初的40余亩百香果、20箱(群)蜜蜂发展到200多亩百香果、600多箱(群)蜜蜂的产业规模,年产蜂蜜8000多公斤,产值达68万多元,并先后获评县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大学生回乡创业示范基地等。
“我们在每年中秋节期间都会举办黄金百香果采摘节,通过电商网络引来的北京农旅+生态游团队的客人,带销大量的黄金百香果和蜂蜜。”闽西红土地新泉出产的黄金百香果和“泉心泉意”生态蜂蜜,在北京亮出了亮丽的名片。董兴煌介绍,现如今,每年有2000多人来实地自助采摘百香果,品尝黄金百香果搭配生态蜂蜜的美味,产品销往京、沪、穗及榕、厦、漳、泉等城市。
“我一直牢记创业初衷,要让家乡父老过上好的生活。”董兴煌说。近几年,他带动全村10户村民种植200余亩百香果,每年总产量达2万多公斤;养蜂300箱(群),每年总产蜂蜜2250公斤。成立专业合作社帮助社员的蜂蜜和黄金百香果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厦门等地,义务培训200余人次学习养殖蜜蜂的上杭、长汀及本县农民。被当地村民誉为红土地上科学养殖蜜蜂的大学生“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