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长汀县南山镇以红军酱菜工坊为载体
共绘区域共富最美“丰”景
充满红色元素的红军酱菜工坊
工作人员在检查产品
■通讯员 陈天长 许昇延 文/图
“一走近酱菜工坊,浓烈的酱香味就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直咽口水,进去参观了下,工坊的造型独特,还有许多红军的元素,一下子就能吸引人眼球,酱菜的种类很多,包装颜值也很高......”8日,来长汀南山长征出发地景区参观的游客王女士高兴地说道。
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是中央红军的四个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也是拥有“五个千亩”工程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红色、绿色资源十分丰富。南山镇党委政府充分激活资源禀赋,创建“三联三融三赢”机制,打造了农文旅“三产融合”的红军酱菜共富工坊项目,进一步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强村惠企富民的发展优势,共绘区域共富的乡村振兴最美“丰”景。
据悉,红军酱菜共富工坊总投资约280万元,占地面积238㎡,建筑面积280㎡,是典型的“前店后坊”。工坊共分为两层:一楼设置了3个展厅,用于展示特色酱系列产品生产链、百香果等“土特产”加工产品及相关红色小故事;二楼设置直播间1个、用餐包厢4个、休闲露台2个,分别用于党员领衔电商直播带货,吃“忆苦思甜”蘸酱饭,品尝百香果汁、罗汉果清润茶等招牌饮品,是全县文旅融合、红绿相映的红军长征出发地“食”尚新地标名片。
“在我们中复村推出这个具有传承革命精神的文创产品,相当于在长征出发地喜添一处网红打卡点,不仅能让大家吃到‘忆苦思甜’蘸酱饭,还能吸引更多游客来我们这欣赏长征出发地景区风光呢!”中复村副主任钟椿源自豪地说道。
近年来,南山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积极主动融入长汀县建设战略规划,以中复村为核心,串联4个红色美丽村庄,因地制宜发展“红色+绿色”产业,创建了长征出发地文旅综合体——001蜜语田园、002芋见园,打造了汀红造兵工厂、红二十四师陈列馆等。通过以党建引领文旅融合、红绿融合的乡村振兴特色发展模式,带动村财增长、农民增收,提升村党组织战斗力。
为走好党建引领强村惠企富民的新路子,南山镇党委以红军酱菜共富工坊为载体,创建“三联三融三赢·共谋共创共富”的“333”党建模式。三点联建,打破单线作战制约。实行基层党组织“一把手”领办党建联建项目机制,采用由镇党委、政府建设主体,村党支部落实要素保障,乡立方团队设计运营的模式落地实施,带动了300亩土地流转,创造就业岗位180个。创新建立“订单式”服务,企业根据市场风向和运营情况向村党支部点单;村党支部分类按需向周边农户派单;农户接单后,按照约定时限、数量备齐原材料,经村党支部派人验收后交货给企业,确保质量过关。三产融合,打破发展单一范式。红军酱菜共富工坊作为红军长征出发地“食”尚新地标,是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服务业“三产融合”的样板,为游客提供基地采摘直供、参观生产链、体验酱菜制作、游览景区风光等“一条龙”服务。主推的客家传统腌菜、芋秆子酱、萝卜干条、包菜酱等产品,是该镇第一批具有红色元素的文创产品,体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南山人民倾其所有、送种子送酱支援红军的精神内核。三方共赢,打破资源条块壁垒。将红军酱菜共富工坊作为先行先试“试验田”,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党支部、企业、农户打破资源条块壁垒,共享发展成果。村党支部通过接收乡立方每年6万元保底收益、浮动分红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乡立方团队通过创新融合运营等方式创收,预计年产值450万元;周边农户通过村党支部与乡立方团队签订芋秆、芥菜、萝卜、包菜、百香果等果蔬原材料定向派单采购协议,以及吸纳务工等方式进行深度参与,预计平均户增收2.1万元。
种植大户钟玉英说道:“以前我在外面打工,照顾不上家,如今老人年纪大了,离家近,也安心。去年年初,我与中复村党支部签了接单协议,种了10亩的蔬菜,长势喜人,上个月如期交付给了村里,今年的收入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