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探访丁屋岭
张颍 绘
■ 邓朝平
坐动车到达长汀南站,便马不停蹄赶到了25公里外的丁屋岭。
我们穿行在丁屋岭的山地间。这是一个超过800年历史的客家山寨村落,它被誉为“客家山民原始生活的活化石”和“保存完好的客家山区居民生活方式的博物馆”。
约在公元1218年,山民丁友德携家带口,辗转到丁屋岭,举家披荆斩棘,垦荒拓土,繁衍生息。历经几代人的努力,遂成宜耕宜居的山寨。至今仍然保持着原始和朴素的村庄生态,让人感到惊讶。
丁屋岭的神奇在于其虽处闽赣间纵贯南北的山系武夷山脉中偏僻的乡村一隅之地,竟然无蚊虫叮咬之苦。世人皆知蚊虫之烦,丁屋岭却成为长汀乃至闽西全境唯一一个无蚊虫的山寨。蚊虫无法在山寨的环境中生存,这无疑提升了丁屋岭的宜居指数。于是,一时间,为破解这一神奇景象,人们便纷纷涌向这一片净土。经过研究,科研人员终于解开了丁屋岭没有蚊子的谜团:这里的平均风速约为每秒六米,等同于三级或四级的强风,使得蚊子难以在此村落驻足。再加上丁屋岭的高度超过650米,温度偏低,湿度适中,这一系列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这种奇特的“无蚊”景象。
在这个时刻,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汪曾祺在他的作品《人世间的花花草草》中的话语:“我们必须热爱某些事物,就像植物对时间的深情厚谊一样。”而丁屋岭的居民们就如同草木一样,钟情着这一片山水。
“生于斯,长于斯,何其幸也。”深以为然。
等候多时的日源同学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闻名遐迩的丁屋岭啊,闽西独一处所在。是的,我们这一行人冲长汀古城而来,我们也冲丁屋岭的奇葩而来。
山风吹过脸庞,眼前云海翻滚,峰岭连绵起伏,我站在丁屋岭高处,心绪宁静。丁屋岭的天空,在冬日暖阳下,多了份悠悠缓缓的宁静与淡定。幽谷旷野到处是绿叶、红叶与黄叶铺开的色彩,涧水也显出了清澈与波光粼粼。我也看见,盛放在山野的花朵,张开了鲜艳的翅膀,在花草的世界里兀自氤氲着清新的气息。
丁屋岭山寨建于盆地之上,沿山谷形成“丁”字状,东高西低地延伸。这就是如今丁屋岭村名的由来。
穿行在丁屋岭的山谷之间,在每一个峰回路转处遇见不同的风景。沿着通幽的山道缓行着。花草树木,俨然屋舍,潺潺流水,好客村民,鸡鸭鹅犬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迎接着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群。灵秀山川似乎感动于我们的情有独钟,也注视着丁屋岭人家各自不同的生活,在远方静默着。
我知道,再多的笔触也无法完整勾画出丁屋岭的瑰丽,但我们的眼眸无一遗漏,摄录了它的绮丽。唯愿成名的山寨能够永葆它的悠悠古韵,幽幽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