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未成年在押人员的管理和感化工作


未成年在押人员属于特殊的重点人群,他们在看守所期间的行为不止受到《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范,同时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法规,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约束未成年人的行为举止,对其进行有效教育,使其能够健康成长,从容的走向社会。看守所作为公安机关监管部门承担着对未成年在押人员监管与教育的职责。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成功与否,关系着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诉讼过程是否能顺利进行,犯罪行为是否能得到公正审判,最终能否成功回归社会等核心问题。现就未成年在押人员挽救感化和教育管理谈几点看法。

一 未成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未成年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极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家庭变故或父母忙于事业生计等原因导致子女教育缺失的问题突出。从市看守所近年来羁押未成年人的情况看,主要是留守儿童和疏于家庭管教少年,这些人进入社会生活早,文化程度低,受教育不够,缺少家长、老师的管束和教育引导,道德评价标准失衡,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盲目崇拜,逞强斗狠,法律知识缺乏,难辨是非善恶,走上了犯罪的歧途。如何做好未成年在押人员的挽救感化和教育管理工作,助力他们洗心革面、回归社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挑战。

  二 做好未成年在押人员管理教育工作主要做法

(一)注重谈话教育。未成年人心理脆弱,入所后面对威严的陌生环境,难免惊慌失措。管教民警在未成年人入所24小时内找其谈话,全面了解简要案情、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注意观察和了解他们的身体、心理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转化工作,打好管教基础。

(二)注重规范养成。从规范未成年在押人员坐立言行等方面着手,在告知依法享有的权利的同时,正告其应遵守法律法规和看守所管理制度,以“三固定”“四清洁”“五条线”等生活内务标准为抓手,督促其严格执行一日生活规范,形成良好生活习惯,让他们在改造过程中不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慢慢改掉坏习惯,为他们回归社会筑牢行为基础。

(三)注重法律学习。鉴于未成年在押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的特点,市看守所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特点入手,以法律为教材,每周对未成年在押人员进行最少一次以上集中法制教育和法律辅导,结合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帮助他们认清犯罪危害,坦然接受处罚。通过循序渐进的法律教育不断增强未成年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他们回归社会奠定法理基础。

(四)注重性格塑造。在日常谈话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未成年性格可塑性,帮助他们认清盲目冲动的危害。利用未成年擅长学习模仿的特性,经常给他们宣讲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以羁押期间改造表现好、改邪归正获新生的典型为例,引导未成年在押人员正确认识犯罪过往,树立改过自新的信心,为他们回归社会树立思想基础。

(五)注重人文关怀。未成年在押人员多为家庭教育不力,缺乏关爱,不善沟通。市看守所救济生活用品、衣被等,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适时组织未成年在押人员开展学习读书、棋牌等文娱活动;通过监区广播系统播放舒缓情绪的轻音乐、流行歌曲等,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通过律师会见、双向视频会见等多种方式增进未成年在押人员与家庭成员的沟通,解开他们亲情缺失的心理疙瘩,促进未成年在押人员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他们回归社会建立情感基础。

三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点思考

预防是减少犯罪的有效办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是对广大青少年未来的珍惜,对社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预防未成年犯罪是教育机构的责任,也是公安执法管理部门的责任,更是社会各界的共同任务。

(一)强化综合治理,优化社会风气。一是加大对黄、赌、毒的打击力度,加大对娱乐场所、网络直播平台等监管力度,减轻不良文化因素对未成年人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合理建设开放青少年学习运动场所,丰富青少年上学之外的业余生活,引导广大未成年树立健康向上的情操。三是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与辖区学校联系,搞好共建活动,促进法制课堂进校园,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同时加强涉及在校未成年人苗头性、倾向性矛盾问题排查,研究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坚持抓早抓小,把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防止发生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规模性群体事件。

(二)强化舆论宣传,净化网络环境。宣传、新闻等传统融媒体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功能和行业优势,通过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各种生动形式,加大正面宣传的力度。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平台,充分发挥舆论影响力,弘扬无私奉献、见义勇为的思想和精神。同时,披露鞭挞社会上的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等丑恶现象,提高未成年人分辨是非的能力,引导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努力创造未成年人积极进取的氛围。

(三)强化家教熏陶,改善成长环境。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其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一是通过广泛宣传,使每个家长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自觉地把教育子女放在家庭生活的重要位置。二是美化家庭环境,通过对家长的宣传教育,使家长自觉为未成年人做好表率,让未成年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素质教育。三是提高家长家教能力,以设立咨询机构、开办家长做谈话等多种形式,使家长掌握正确教育未成年人的办法。四是加强家教方面的研究,办好家庭教育节目专栏、刊物等,为家庭教育提供健康科学的家教指导。

(四)强化法制教育,培育法治思维。学校作为未成年教育主阵地,在注重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必须把法制道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不仅要抓成绩、抓升学率,更要注重以科学的理念、正确的方法开展法制教育,注重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讲道德、懂法制”的观念,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奠好调、铺好路,避免误入人生歧途。

(龙岩市看守所 易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