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一方育人乐土

——记龙岩市名校长、漳平市实验小学校长苏小龙


苏小龙(中)参加课题研讨。

■ 曾志明 陈有超 文/图

有的人,或许会因为一句话而改变人生。对漳平市实验小学校长苏小龙来说就是这样。师范毕业时,一位老师给他赠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曾想,这句话点亮了他心中一盏明灯!品德高洁,谦逊务实,成了他毕生的追求和人生航标。从青涩年华的数学老师,到名满闽西的名校长、特级教师,苏小龙奋斗了20多年,也因了这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色彩与深度。

苏小龙现任漳平市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是福建省特级教师、省“十三五”首批中小学名校长后备培养人选,获评福建省优秀教师,龙岩市第一、二届名师,龙岩市、漳平市两级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优秀实验教师等荣誉。苏小龙成长的步履与教研紧密相连,做一名专家型教师是他的梦想,于是,经年累月,他在教研之海中遨游,累并快乐着。

从1998年起,苏小龙就作为核心成员、主持人先后参加了十几项省级课题研究。特别是2014年3月,国家级课题《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开题报告会在实小举行,苏小龙执教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汇报课,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他创立的“一案三导”教学模式受到专家们的重视,高度评价开展针对性的导学、导教、导练触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可持续学习,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这些年,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校本教研的兴起,评优课、研讨课、“晒课”异彩纷呈。在苏校长看来,虽然这些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但也催生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课题缺少整合力,二是校本教研缺乏有效抓手。导致出现课题研讨工作“树广种、花少开、果难结”的尴尬情形。面对于此,苏校长首创以“一体三面”的校本教研方式寻求突破:即以省级课题为统领,做好子课题领衔小组、月教研活动、案例研讨三方面工作,通过“一群人走路”,实现教师“要我教研”为“我要教研”转变。他的典型经验“整合优化 提升校本教研实效”在《福建教育》2019年第9期作了专题介绍。

当下,不少学校面临两个新问题:一是招了很多新老师,但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二是评上高级教师职称的老师,思想和专业成长进入高原期,有点“缺氧”了。为此,苏校长及时推出三大工程,即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和技能考核等方式把新手教师培养成熟练教师;名师工程,通过课题研讨和名师工作室等方式把经验型教师培养成教学名师;卓越工程,通过高端研修和教育科研把教学名师培养成教学专家。苏校长以身作则,连续六年带领龙岩市、漳平市两个名师工作室,培养了20名青年教学骨干,其中14人分别被评为龙岩市名师、龙岩市学科带头人、龙岩市教坛新秀和高级教师。

一路辛勤,一路歌。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沉淀与思考,苏校长撰写了50多篇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在《福建教育》《新教师》等刊物上发表或在省、市级交流。3项教学成果在省市获奖,其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获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日前,苏小龙光荣地被评为龙岩市第三届名校长,从名师成功转型名校长。“名校长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会不断努力,坚守一方育人乐土,用心用情当好教育的守望者,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点亮孩子的美好未来。”苏小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