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培丰:

“树长制”为古树名木划“保护圈”



■通讯员 刘永良 郭燕敏 谢湾塆


永定区培丰镇长流村凹子头风水林,是一处古树群落,树林里有红花香椿、香樟、薄姜木等百年老树,其中最大的一棵红花香椿胸围6.2米,树高37米,被称为“红花香椿之王”,已被认定为福建省古树名木。2021年8月,前任树长陈沐祥手拿移交清单,向新任树长陈淦年移交了凹子头风水林36棵古树。如今,陈淦年看护的古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气势更盛。

这是培丰镇创新推行古树名木“树长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培丰镇对所有古树名木逐一落实管护单位和具体管护人,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建立责任明确、监管有力、责任到人的古树名木保护网格,为古树名木划“保护圈”。还制定了古树名木“离任交接”制度,明确在换届和工作变动时,乡、村林长及镇林业站站长、村级监管员均需签订离任交接书,将古树名木数量、生长情况等内容纳入离任交接和审计范畴。

古树名木享有“绿色活化石”“绿色文物”的美誉。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大自然馈赠的宝贵财富。培丰镇党委紧紧围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勇于探索和尝试,通过工业化3.0信息技术,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模型,打造了守护古树名木管理“一张网”。

“绿色是最美的底色。守住古树名木,就是守住永不老去的乡愁,守住乡村振兴的根基。”近日,培丰镇党委书记沈南茂介绍,该镇对古树名木资源数量、种类、分布、生长状况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全镇古树资源现状,完善统一古树名木的核实认定,规范登记造册、统一编号、统一古树名木保护标志牌式样。建立了涵盖GPS坐标、树高、冠幅、胸径、树龄等内容的图文电子信息档案,对古树名木进行身份化识别管理,并对古树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和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测。

与此同时,培丰镇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加强对古树名木的监管和维护,实施古树科学复壮救护。今年累计整合项目资金5万余元,对全镇境内古树名木填土100余株,白蚁防治20余株,支撑加固2株,复壮救护10株,围栏保护1株,安装防撞警示标识1株,用心守护好“绿色瑰宝”,使古树名木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