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区一对金婚夫妻相濡以沫走过五十六年
陪伴是最美的爱情
■ 融媒体记者 梁熙 通讯员 张锐畅
“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健康还是疾病,我都爱你、尊重你,直到死亡将我们分离……”新人婚礼上,最让人感动的环节,莫过于发表结婚誓词。这句话,是彼此的约定,也是彼此的承诺。
对新罗区的金婚夫妻张思良、杨秀棋来说,56年前的嫁娶仪式上并没有这样的环节,往后的几十年结伴日子里,也没有对彼此说过类似的话,但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结婚以来的相守相依,在细水长流中执手白头。
“夫妻就是一辈子吵吵闹闹,都不分开的两个人。”18日,89岁的张思良与老伴杨秀棋,正在屋内下着跳棋,满屋都洋溢着温馨与幸福。
两地相隔 牵挂放在心中
提起当年结婚的场景,张思良历历在目:“那个时候结婚就是两床被子放在一起,再来点喜糖,这就是一辈子。”回忆起过往的岁月,张思良夫妇的眼神中透露出相濡以沫的回甘。
1969年,新婚不久的张思良在组织安排下到龙岩新罗区江山中学任数学老师,而杨秀棋留在新罗区东肖镇的老家。“那时候,我每周可以回家一次,周六下午出发,周日下午又再次匆匆赶回。”由于江山中学刚建立,交通又不便利,张思良每周回家都要在山路上骑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虽然路途遥远,想着只要能回去待上一天,看看老婆和孩子,心里就很踏实。”
作为妻子的杨秀棋深知丈夫张思良热爱教师的职业。“工作很重要,一定要全身心投入。我叫老张安心上班,家里有我呢。”留在家中的杨秀棋从未抱怨丈夫不在身边,忙前忙后,照顾老人和孩子,主动承担起家中大小事。虽分隔两地,但彼此心中都用朴实的行动惦念着对方,甜蜜的爱情分毫不减。
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八年。
相守相依 白发苍苍不放手
朴实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但是他们用行动,相互扶持、相互理解,携手一生。
“如果当时没有老张的鼓励和支持,我也不会走上做乡村医生的道路。”杨秀棋是个高中毕业生,在那个年代也算个文化人,但因为结婚后要照顾孩子,她选择默默在家做老伴背后的女人。
不善言辞但细心的张思良并不希望老伴为家庭牺牲自己,“孩子我有办法带,你只管读书学习。”张思良说出简单的这句话,给了杨秀棋莫大的支持。于是,杨秀棋白天学习,晚上负责照顾上了学的女儿,还没上学的儿子由张思良带去学校,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三五天回家一次。“准备了3个月,最后通过了考试,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回忆当时的情景,杨秀棋觉得多亏老伴支持,给她进步的力量。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老两口的日子也越来越甜。平日里,杨秀棋经常跳广场舞、下棋。“听说下棋能防止老年痴呆,我就一直拉着他下棋。”杨秀棋笑着说,“我喜欢的事,他都不喜欢,但他也一直愿意陪着我做。”
“‘仙丹’记得吃!”每天早晨,张思良都会提前把药准备好,叮嘱老伴按时吃。而杨秀棋却偷偷准备了一些旺仔小馒头等零食,放在老伴的药盒附近,“他现在药吃的多,经常嘴巴发苦,我就买了一些零食让他缓解一些。”
两个人在家里偶尔也会“急眼”,但从不会争吵。在杨秀棋眼里,张思良还是个“老小孩”,“两人一起生活,难免有意见不同的时候,但最重要的是不要憋在心里,遇事要相互理解不争高下,家庭关系才能更加和谐。”
从青葱年少到两鬓斑白,他们相知相伴超过五十载,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春夏秋冬,这段时光满载着相濡以沫的陪伴、携手夕阳的浪漫。他们用自己的经历见证相濡以沫的幸福,为年轻人树立婚姻的榜样,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了痕迹,同时也沉淀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