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全力交出法治政府建设“高分答卷”


■ 融媒体记者 林慕琪 刘菲菲 通讯员 邓佳佳

在全省率先推出林权“更正+变更登记”一件事服务,实现群众“一趟不用跑”;建立全省首个县级智慧林业监管中心,形成“巡、防、管、护、处”一体化管理机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1家,荣获全省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在全省率先召开领导干部专题述法评议会议,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

近年来,新罗区持续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更实举措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走出一条法治赋能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之路。

营商环境再优化

“太方便了,我只在一个窗口提交一份材料就顺利拿到了证件。”去年6月,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张先生在龙岩政务服务中心新罗区商务局窗口顺利领取了涵盖企业注册信息及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信息的“许可证”,这是全省首创外贸行业“一业一证”改革的成果。

据悉,“一业一证”改革是把企业要办理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旨在解决企业进入一个行业“不知道要办什么证”“不清楚如何办”的困扰。

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新罗创新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并审批、一码通行“六个一”模式;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65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一窗通办”;在全省率先推出林权“更正+变更登记”一件事服务,实现群众“一趟不用跑”……各种创新模式不断涌现,突破部门壁垒、地域限制,让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痛点堵点迎刃而解。

知识产权保护再完善

近年来,新罗区进一步构建全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调解机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助力新罗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从源头着手,多渠道搭建解纷载体,主动将化解纠纷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8月16日,新罗区法院行政与生态庭庭长马莉娜告诉记者,他们依托线上“调解超市新罗在线融平台”微信小程序及线下“调解超市”诉调融合中心,不断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工作。2022年以来,新罗区法院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平均审理期限缩短至35天,让当事人更加省时省事省心。

此外,新罗积极开创诉源治理新格局,打造63个特邀调解组织、315名特邀调解员的解纷矩阵,将司法触角延伸至基层、预防基层矛盾激化的最前沿,为群众提供基于个性偏好的定制调解服务。

生态法治建设再推进

绿色是新罗最亮眼的底色之一。近年来,新罗区以生态法治建设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荣获全省首个“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省级森林养生城市”,成功创建中国传统村落9个、省级美丽乡村122个。

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绿水青山离不开法治护航。全省首个县级智慧林业监管中心自去年3月投入运行以来,引入社会化服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培育专业巡护队伍,新罗在林业巡护方面进行了多方探索。森林巡护人员由330名减少到95名,巡护资金大幅减少;上报问题总数4436件,已处理4434件,处理率99.95%;对违章用火、违法占地等实现早发现、快处置。

基层治理再提升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新罗在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过程中,不断释放平安建设动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罗模式”。

新罗区在全省率先召开领导干部专题述法评议会议,首创出台《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获省委依法治省办充分肯定并向全省推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全面铺开,创新小区党支部、红色业委会、红色调委会、红色物业、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多元治理格局,完成200个重点薄弱小区的整顿提升。为旧楼装新梯开出“法治良方”,503个老旧小区实现改造提升。

2021年以来,新罗区刑事立案数逐年下降,破案率逐年上升,涉枪涉爆实现“零打响、零炸响、零流失、零被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