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魂驻乡村
——记军转干部、驻上杭县太拔镇坵辉村第一书记陈春华
■ 融媒体记者 李文钲 罗姝 通讯员 廖湘忠
8日,记者走进上杭县太拔镇坵辉村看到,驻村第一书记陈春华和村干部们一起,察看村里的古民居修复工程进展情况。2019年,坵辉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陈春华驻村后,积极向上争取到3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里的传统村落保护提升工程。
2015年,陈春华从副团级岗位转业,任市工商联四级调研员。23年部队大熔炉生活铸就了他忠诚、奉献、担当的军魂品格。2021年7月,他响应组织号召,派驻上杭县太拔镇坵辉村任第一书记。带着部队铸就的军魂,他踏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途。
坵辉村是我市的革命基点村,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驻村伊始,摆在陈春华面前的是,上届村支书、主任已离任近一年,当务之急就是要选准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为此他动员在广东、厦门、龙岩等地创业的乡贤回村参选。2021年9月,村党支部换届顺利完成,支委平均年龄42岁,班子结构得到优化。
驻村后,针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陈春华发扬军转干部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走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摸清了“家底”。两年来,他带领村两委班子以“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先从“两治一拆”入手,再结合坵辉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契机,积极争取乡村振兴建设资金。截至目前,该村争取到建设资金600多万元,整治裸房12304.04平方米,拆除空心房2682.89平方米,铺设3条1600平方米的水泥路、村人行道路硬化200余米、机耕道硬化600余米、河堤护岸400米,村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民生产生活更加便捷。
因地制宜地抓好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为摸清实情,陈春华积极咨询农业专家,熟悉坵辉村的地理气候条件,多次召开村经济发展座谈会,走访种养专业户,广泛收集意见,寻求发展之路。村里老人多,又有养兔经验,而且灰兔养殖成本低、利润高。陈春华因势利导,专门举办了养兔技术培训,组织大家以家庭分散养殖模式,扩大灰兔养殖范围。目前全村灰兔存栏数近2000只,养殖家庭年收入增加达3000余元。
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外出谋生,造成土地抛荒,陈春华痛下决心要让荒废的土地焕发生机。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达成土地复垦共识,一家一户做工作,今年共复垦35亩地。村里还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村集体合作社统一运营土地,规划种植地瓜、玉米等作物。此外,他还发动村民种植烤烟120余亩。
“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这首歌是陈春华最爱唱的一首歌,也是他转业到地方不变的初心。对于未来,他满怀信心,规划进一步盘活村集体资源,发展林下经济,让军魂在希望的田野里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