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革命情缘系列故事——

陈仲平护送李碧山等人到瑞金


陈仲平在广东松源六甲中学的学习转眼已过去两年。当时,六甲中学只设置了初中部,他毕业的日子即将来临。1933年12月,毕业前夕,陈仲平接到王建良从汕头寄来的一封信。王建良在信中告诉陈仲平:不久前,他到汕头住院医治牙病,在一家台湾人开办的太原齿科诊所,认识了一个在诊所当杂工的叫李平(即李碧山)的人,彼此公开了政治身份。李碧山是来自越南的革命者,听到王建良表示有前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大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首府瑞金的办法,他高兴极了,表达了想到瑞金的愿望,叫王建良写信请示陈仲平,是否可以让他进入中央苏区。

李碧山:1912年出生,是越南南部隆安省芹德市隆和乡人。13岁参加抗法斗争,15岁加入越南革命同志会,1930年1月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这个党一直与中共有联系。后来,他两次遭越南反动当局逮捕,都因证据不足获保释出狱。第二次出狱时,西贡党组织遭敌严重破坏,他失去与组织的联系。1932年底,他结识了大革命失败后由中国到越南谋生的老华侨黄近垣,在黄近垣的帮助下从越南到了汕头,并经人介绍到太原齿科诊所当杂工。

自1932年福建省苏维埃工作团进入武平后,组织派人与陈仲平联系,开通了从松源到武平至中央苏区的交通线,以便把人员和紧缺物资送进苏区,交通线任务由象洞区完成。陈仲平接到指示后,领导松源支部,很快建立了从松源到象洞的交通线,松源作为武平党组织重要的联络点开始运作起来。除了象洞区派人到松源采购外,松源支部也组织采购食盐、药品等紧缺物资。陈仲平利用自己学生的身份,在回象洞时常常带回苏区需要的物资。同时他们还在暗中保护象洞区组织到松源进行采购的军属、干属、少先队等人员,并转运和保护从广东其他地方采购物资从松源进入象洞。交通线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经济封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交通线还将苏区的消息、宣传品送到松源,鼓舞了白区的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陈仲平和松源党支部的努力下,松源成为闽粤赣边通往中央苏区交通线上的重要站点。

陈仲平接到王建良来信后,马上将情况向武平县委请示。县委同意后,他正准备复信时,王建良却带着李碧山来到了松源。原来,在汕头,王建良经不住李碧山多次请求,年底出院就让李碧山随自己一起返回。在王建良家中,陈仲平会见了这位越南革命者。在商谈中,王建良、王文湘表示想和李碧山一起前往瑞金。陈仲平将此事再次向武平县委请示,很快得到批准。按照武平县委的布置,陈仲平从松源亲自送李碧山、王建良、王文湘前往象洞,再转往中央苏区。1934年2月17日,正月初四,他们天不亮就动身。王建良有个叔叔在上杭做生意,为了避人耳目,在路上碰到熟人,就假说去上杭。当天他们赶到了象洞,住在洋贝党员练金万家里。可是,前来接应的武南游击队没有依约而至,他们只好在练金万家等待。初八(2月21日)晚上,武平县委白区工作部练灿华带着武南游击队队长练日荣及队员来到练金万家,接走李碧山、王建良和王文湘,并护送他们安全到达了红色首都瑞金。

整理人:陈昳璇 审核:邓泽村 栾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