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乘长风访武夷


■ 范晓莲

乘着夏日的长风,叩访“奇秀甲东南”的武夷。

武夷的山,俊美!峰峦起伏,怪石嶙峋,有的像猛虎雄踞,有的如蛙蹲兽奔,有的若巨轮航行……尤其是天游峰,兼具泰山之险、黄山之奇、桂林之秀。登临峰顶,仿佛置身仙境,遨游天宫,故名“天游”。我们立于山脚仰望,但见危岩耸峙,绝壁万仞。山巅的天游亭如同天上宫阙、兀立云端。登山的路笔陡如天梯,险峻处仅容一人通行,前一人的脚直踩后一人的头,后一人的头直抵前一人的脚。终于登上峰顶,顿时豁然开朗,白云千迭,山风穿躯。群峰如浪,以豪放的姿态,展现博大的胸怀;林木葱茏,以浓烈的色彩,释放如火的热情……果然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循山谷竹林小径下行。阳光穿过密密的枝叶,撒落一地斑驳的光影。绵绵不绝的绿意,从山谷浩荡而来。面前一峰身姿绰约,好似窈窕淑女,是谓玉女峰,与大王峰隔溪相对。相传大王与玉女相恋,却遭铁板怪从中作梗,令有情人难成眷属。后来,玉帝将三位点化成石,铁板峰横亘其间。大王和玉女虽被阻隔,仍日夜凝望。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使得武夷山更加神奇动人。

在九曲溪“二曲”南面一个幽邃的峡谷里,有一巨石名“灵岩”,长数百丈,高千仞。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为灵岩洞,中为风洞,右为伏羲洞。从伏羲洞抵达灵岩之下,抬头仰望,但见岩顶裂开一罅,恰似利斧劈开一般,这就是有名的“一线天”。洞内阴暗幽寒,石径陡而窄。视线模糊间,唯有跟着前面的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攀登。光线,越来越暗;台阶,越来越陡。人是看不清了,只听见粗重的喘气声。脚是不能直走了,只能横着脚板侧身而行。背靠着的,是凉透肌骨的岩壁;手触着的,是万年不竭的潮湿。大约十几分钟后,突然眼前一亮,一线蓝天映入,宛如跨空碧虹。好不容易从夹缝中钻出,举目四望,天地广袤无边,到处阳光灿烂,心中畅快无比!其实,一段旅程,何尝不是一段人生?熬过艰难与黑暗,定能迎来希望与光明!

武夷的水,灵秀!全长7.5公里的九曲溪在三十六峰间迂回,宛如花旦手中舞动的水袖。八根粗大的青毛竹,扎成了结实的竹筏。筏长约八米,宽约二米,头尾翘起,好似一条小龙舟,中间有八条竹椅。为我们撑筏的是一对中年男女,男子高大,面色黧黑,在后掌舵;女子身材健美,在前撑篙。长篙一划,竹筏便轻盈地顺流而下。环顾一曲两岸,天柱峰、磨盘峰、开心岛、观音石、更衣台、响水岩等奇峰妙景尽收眼底。女伴放声高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鱼儿被歌声惊动,纷纷从溪中欢跃而起。游弋于水光山色间,感受着别样的妩媚,九曲虽终而兴犹未尽!

武夷的茶,独特!行走在武夷山,仿佛进入茶的世界,空气中飘着茶香。武夷山的茶文化源远流长,“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这是朱熹对武夷“山水茶”的动人描绘。范仲淹则留下了“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的名句。武夷山大红袍作为“茶中之王”,早在唐宋时期就盛名远播。此茶兼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茶中自带一股特别的“花香岩韵”。喝上一口,回味悠长,怡心怡情。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被评为国家首批“非遗”,又代表中国乌龙茶申报世界“非遗”。还有闻名遐迩的《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表演,以茶为主线,融声、光、歌舞、山水于一体,以艺术形式再现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内涵。末尾,声声叩问:您把烦恼放下了吗?您把焦虑放下了吗?您把痛苦放下了吗?此情此景,你会由衷感叹:人生短短,不妨风物皆抛,做一个本色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