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永远的荷桐
■ 兰为芳
老家朝岭村四面环山,房子依山而建,上下错落有致。荷塘、栏杆、亭台、翠竹、青瓦、白墙、篱笆相映成画。荷塘西边是村道,路的上面是一垄一垄的菜地。菜地在半山腰,中央突兀斜逸而出长了棵巨大的荷桐,要五个成年人手牵手才能合围。荷桐悬于半空,倒影于荷塘。老人们口耳相传,荷桐自文政公朝岭开基以来就像一座灯塔静静地立在那。荷桐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永远无言地耸在那里,为村民守候千百个春夏秋冬。
荷桐花开的时候,喇叭形洁白的荷桐花坠满路。乡亲们踏着花瓣在荷桐树下走过,游子踏着荷桐花离开。时间长了,漂泊在外的宗亲忘记了村名村貌,但却忘不了那棵长在半山腰的荷桐。有一次,我在江西遇到了一位蓝氏宗亲。宗亲说,先祖来自福建的一个小山村,山村有很多鱼塘,鱼塘岸上的半山腰有棵巨大的树,悬浮于空中。我说我住的村就有很多鱼塘,鱼塘上面有棵巨大的荷桐。宗亲激动地跳起来,紧紧地抓住我的手问:“真的吗?真的吗?我们找了很久很久。”荷桐是村民的图腾,只要记得它,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1949年,乡贤蓝德旺从荷桐树下走出大山,去了台湾。一条弯弯的海峡阻挡了他回家的路,蓝德旺常常站在岸边眺望大陆念叨着家乡的荷桐。上世纪八十年代,浅浅的海峡终于相通。双鬓斑白的蓝德旺站在荷桐树下,抬头凝望,感慨万千,潸然泪下。从那时起,蓝德旺每年清明或中秋都会回来祭祖扫墓,并在荷桐树下盘桓良久。上个世纪,朝岭村民生活困苦,蓝德旺像很多台胞一样尽其力资助乡亲,捐资建校修路修谱。如今,全村过上小康生活,蓝德旺却于几年前去世,未能叶落归根。村子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荷桐还是原来的样子。它静静地耸立在那里,为仙逝他乡的魂灵指引回归故里的路。
村民出殡前习惯先把灵柩移到荷桐树下暂放,等到了选定的吉时再抬上山。2012年,弟弟因山体塌方被埋,父亲急火攻心,脑溢血而逝。那天,亲人们在荷桐树下送他们父子一起上山,泪水纷纷洒落树下。荷桐树用根须默默替我们咽下苦涩的泪水,并用它宽广的胸怀把悲痛欲绝的亲人们拥入怀中。今年,我又在荷桐树下送老叔上山。树枝飒飒作响,在风中不断张扬,似乎是一双双竭力想挽回亲人的手。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思念父亲、弟弟、叔父的时候,我都会想:“假如朝岭村阴阳相隔的亲人能有机会重聚,那最佳的见面地点一定是在这棵荷桐树下。”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老人,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儿,看惯喜怒哀乐,看尽悲欢离合,看着村庄日新月异……荷桐就这样高耸空中,倒影荷塘,与年华相伴。
无论天地如何变化,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有一棵树一直静静地耸立在朝岭村,那是村民心中永远的荷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