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牙膏新规来了!你买对牙膏了吗?

图为近日,市民在选购牙膏。
□ 融媒体记者 施薇 文/图
商超货架上“消炎止痛”“专攻牙周炎”“修补牙洞”“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各种牙膏,让消费者们挑花了眼,你选择牙膏会因为什么理由呢?是功能、功效还是性价比呢?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牙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实施。《办法》明确规定禁止牙膏标签标注“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禁止标注的其他内容”。那么,市民朋友们在购买牙膏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又应该如何选择呢?4月13日以来,记者对此进行采访了解。
前段时间,反复罹患口腔溃疡的卢女士在网上花了30多元购买了一支宣称可以预防、修复口腔溃疡的牙膏。但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卢女士觉得自己花了冤枉钱,就在每天早晚两次坚持使用该款牙膏的过程中,她的口腔溃疡不见好转。她找到客服,客服称,这款牙膏并不能保证对每个人都起到作用。
和卢女士一样,市民张先生也有类似的经历。因工作比较忙,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某购物平台购买了一款号称可以治疗牙周炎的牙膏。“我看这款牙膏的月销量超过600笔,评价也挺好,所以买回来试试。”张先生购买的这款牙膏每支63元,产品链接上写明这款产品对于牙周问题有很好的效果。牙膏到货后,张先生每天使用两次该牙膏,可事与愿违,一段时间后,牙周炎不见好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牙膏通常是指以刷牙的方式作用于人体牙齿表面,起到辅助清洁作用的半固体制剂。随着牙膏技术的创新,在普通牙膏中添加相应的功效成分,可使牙膏具有相应的功效,如:添加氟化物可以发挥一定的防龋功效等。但应注意的是,任何牙膏都无法治疗口腔疾病。
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牙膏?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而言,日常牙膏选择购买含氟的即可,一些学龄前的儿童,要注意控制用量,每次用量保持在米粒大小。想要避免牙齿损伤的人群,可以选择颗粒较小的牙膏,最好是含有氢氧化铝、磷酸氢钙的牙膏。同时,不同的牙齿所需要选择的牙膏成分也不同,防龋齿可选择含氟的、齿敏感选择含氯化锶或硝酸钾的、防牙垢选择柠檬酸锌或焦磷酸盐的,每个人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牙膏。另外,建议消费者最好购买两种牙膏,分早晚用,白天可以选择清洁功能好并能去除异物和异味的牙膏,晚上使用以抑菌杀菌为主的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