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集团对口支援武平挂职干部张雅静:

尽心尽力尽责 力求帮扶实效


张雅静在国投集团对口帮扶民生项目“长者食堂”与老人亲切交谈。

□ 通讯员 廖倩琳

2022年6月,国投集团品牌文化处处长张雅静作为对口支援干部来到武平,刚放下行李,便奔赴乡镇一线指挥防汛抗灾工作。从此,她走村串户,深入调研,解决难题,促进发展,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

仅仅半年多的时间,挂职武平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她便开展调研30余次,深入15个乡镇(街道)105个村居,走访调研40余家企业。这让她对武平民情社情有了深入了解,各类人口、经济、产业等等数据在她脑海里如数家珍。

“思维敏捷,一针见血。”这是武平大数据中心主任潘选香对张雅静的评价。来武平后,张雅静发现,武平存在产研、政研、行研能力弱,外部先进信息不知道情况传不出去等痛点。她抓住大数据发展的契机,统筹推进数字武平规划建设。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以国投集团对口帮扶形式完成智慧武平顶层规划设计,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逐步形成一体化服务体系,提升全县政务信息资源的智慧化应用水平。目前,全县完成9个系统向统一的政务云迁移,汇聚数据总量达5282万多条,完成新上线求职招聘、公维金等6个惠民应用,接收处置市民上报诉求件3791件,办结3791件,办结率、及时回复率均100%,满意率98.9%。

“新显产业作为武平的首位产业,发展要有清晰的思路。”张雅静对新显产业发展进行思考,提出建设“产业大脑”。通过打通县发改局、工信科技局、商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等多部门资源,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以及数字孪生等多种先进技术,聚焦招商服务、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融合新显行业研究分析与可视化技术。目前,“产业大脑”已经初具雏形,等待最后验收。

“和她在一起工作,不断地头脑风暴,不停地思考,我们也跟着不断进步。”武平工信科技局局长李开东说。

武平红色资源丰富,为让武平红色资源“活”起来,张雅静积极推动国投无偿支援武平2个民生事业项目1440万元,助力武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乡村振兴、教育等民生事业补短板项目建设。武平县苏区纪念馆于2022年9月底顺利开馆,县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项目也已收尾,项目建设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方面,她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完成《武平县“十四五”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以“五五方略”为抓手,打造“五大基地”,发展“五氧产业”,擦亮“五张名片”。凭借着品牌文化建设工作经验,立足武平实际情况,打造骑游特色文旅品牌,牵头组织省自行车联赛在武平举办,带着武平设计团队设计“骑游武平·骑乐无穷”骑游品牌形象logo,策划出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难度等级的骑行线路,正着力完善骑行标识,增设骑行驿站和骑行小品,全力唱响“骑游武平·骑乐无穷”品牌,加快文旅行业恢复发展。

武平自行车协会会长李雄昌说,自从张雅静推行骑游特色文旅品牌后,全国各地的骑游发烧友汇聚武平,辐射带动了周边景区、森林农家、酒店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要实现帮扶的最大效果,提高队伍能力是关键。张雅静从挂职以来,把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先进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武平的同事,积极为武平打造一支能扎根的、“带不走的业务骨干”人才队伍。她说,尽心尽力尽责,才能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