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祭祖

老家风景。 钟乾保 摄
□宋客
春天来了,百花生长。
这是一个感恩的季节,也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我要回家祭祖。
感念天地赐予我们一切美好,感念列祖列宗为我们打下坚实的基业,因此,我们要通过祭祀这么一个仪式来表达我们的心怀。
不管风雨,不管路途,不嫌琐碎,按部就班,我要回家祭祖。
祭祖,分家祭、族祭、祠祭。
家祭,民间以为祭祀上溯五代内的近亲祖宗;族祭,指祭祀上溯五代以上的列祖列宗。这两项祭祀,又称“扫墓”“刈地”,即家族成员带上“三牲”祭品前往安葬列祖列宗骨殖的墓地,或装有先人骨殖(灰)的金罂寄岩(圹)的所在,清理周边杂草、整理墓膛、擦拭墓碑(金罂)、敬献祭品、烧香点烛,向列祖列宗报告上一年家族人丁发脉、家人健康、事业发展、房产增置情况,感念祖宗佑护,表达新年美好愿景。这些墓地,当年家族的动议、实施者为求得一处好风水荫及子孙,往往坐落于高高的山岭之上,路途遥远姑且不论,爬坡过坎更是艰辛,在只能靠迈开双腿的年代往返一次需要整整一天工夫。风雨兼程,忍饥挨饿,代代相传,从不停歇。
祠祭,指在供奉列祖列宗灵位的祠堂里祭祀一个村落或更大发脉范围的开基祖及其相传的列祖列宗。后人面对祖先神位(牌)手执燃香,默念祈福,在礼生抑扬顿挫的唱念声中,在恭读祭文的铿锵声里,感念祖先开基创业的艰辛,祈求祖先佑护再开一代基业,传承良好家风。笙箫鼓乐,氛围浓烈。参加者往往热血沸腾,心灵受到洗礼,精神为之一振,心中暗生力量,信念更加坚定。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我参加家祭。早晨8点,我们兄弟叔侄一行,担着满担的祭品,迎着早春的风,向山里进发。穿过高过人头的芒萁,踩着铺满山岭的杉毛,我们手拿镰刀、锄头,一边砍斫,一边跋涉。寻得墓地,各自忙活。在坟头挂纸,烧香点烛焚纸钱,向列祖列宗致以深深的敬意。一处祭祀毕,再往下一处,心里安定,踏上归程。
我参加族祭。早晨8点,我们在祖先灵魂栖息的祖(众)厅前举行一个简单的出发仪式,由今年轮值“做头”的人家备好“三牲”,摆开香案,参加族祭的所有人员均整装列队,手持燃香,深情地望着祖厅,想起祖先开拓基业的一幕幕往事,心绪难平。这几年都由我主持开祭仪式,唱颂祭文,唱到祖先创业艰辛之难时,不禁怆然泪下。而后,参加族祭人员分为八路,前往墓地祭祀。此次,我们一路共8人被分配到前往地处福建、广东交界的一个地名叫“老虎增”的墓地祭祀。例行各种程序后,我站在高高的墓地前,环顾四周,树木葱茏,碧空如洗,眺望远方层峦叠翠,天空蔚蓝,不禁心潮起伏,感念系之,便高声吟诵起汪国真的《山高路远》:“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呼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就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山高路远,靠手脚并用攀爬追寻,这的确是一场信念的远征。
我参加祠祭。早晨9点,我身穿盛装,前往村里修葺一新的祠堂,在礼生的引导下,与100多名宗亲手执燃香,面对祖先灵位深深鞠躬。礼成,宗长要我说几句话,分享我的感悟,我欣然应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登堂宣讲,既讲为什么祭祖、怎样祭祖,也讲祭祖为了什么、将得到什么,“我们的好运从哪里来?从我们的祖宗给我们的恩德、创造的基业中来。祖宗就是我们心中的一棵树,我们每年都为这棵树浇水、施肥、剪枝、理叶,把这块土地浇得肥肥的,让树长成高高的,变成参天大树。所以今天我们做的事情,就是要为这棵树施肥、灌溉,做培元固本的事情,铭记祖宗恩德,光大祖德精神,传承良好家风,心安理得,理所当然……”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三天的祭祖活动,有点累,但整个人却像得到新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奋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