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从小事入手


□ 刘友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因性别、天赋、性格、环境等不同,家教要因人而异,宜早不宜迟,可从小事入手,耐心细致、防微杜渐,甚至刚柔并济。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目前,外孙女三周岁多,在福州生活,聪颖活泼,给人未来可期的感觉。我们如何做的呢?

以身作则。千万不要低估至亲一言一行的潜移默化作用。其讲话的态度、语速、音量以及是否目视对方,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外孙女爱在火火兔、天猫精灵上听故事,看电视,用点读笔看少儿读物,耳濡目染久了,一周岁多,就伶牙俐齿,能背不少唐诗,认一些简单汉字、数字,“请”“谢谢”“再见”等文明用语,适时适地脱口而出,语调自然,手势得体,表情丰富,不做作。平时,外孙女大胆想象,发散思维,独自玩时爱自言自语,把果核比作石头,乒乓球比作肉丸,橡皮筋比作围巾,把羽毛球比作帽子或冰淇淋,把夹子比作钳子……其创意令人耳目一新。

另一方面,外孙女对新词很敏感,觉得好玩,马上鹦鹉学舌。一次她任性地以扔积木为乐,我帮收拾时,不经意失口说了一句:“乱七八糟,搞什么名堂!”她哈哈大笑,反复说:“搞什么名堂!”让我顿感内疚。一度,她爱吐口水取乐,我们寻根究底,发现她向电视上某个男孩学的。故吵架、训斥、讲粗话、瞪眼睛、指点鼻子、把脚架在桌凳上等不雅动作,我们都力求避免。

形成合力。教育要有人主抓,若政出多门,孩子无所适从。管教外孙女以女儿为主,所以外孙女挨批想寻求庇护时,我们任凭其发落,不袒护,由女儿把握分寸。某个至亲纵容,会被孩子利用,从而变本加厉。散步时,外孙女没走几步就要人抱,否则赖在那里不动。一旦撒娇成功被抱起,她竟得意地偷笑。

集中注意力。约六个月大,外孙女一拿到餐巾纸就撕,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中的纸,左右开弓,把纸撕小、扔掉,反复捡起来再撕、再扔,直到成碎片。独处时这样,有人陪伴时,见到纸也自顾自玩,旁若无人。她喝牛奶时,或站或坐,习惯一手握奶瓶,一手摸枕头,怡然自得。这时,我们不去打搅她,而是在不远处陪伴。在看画、搭积木、模拟炒菜等时,她也能持续专注。

养成好习惯。外孙女养成了作息有规律、讲卫生、不挑食、有节制、不浪费等习惯。自制力强,的确难能可贵,不少孩子做不到。吃美食,喝牛奶,看电视,看手机等易上瘾,意犹未尽,戛然而止,不少孩子会哭闹不止。这些事,只要与孩子商量,订下君子协定,要不折不扣执行,任凭其哭闹而无动于衷。这是狠招,可以偶尔酌情通融一下,但下不为例。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要鼓励,口头表扬,伸出大拇指点赞。至于无心之过,要与她讲道理,忌讳吹毛求疵,忌打骂。这样,孩子才能分清善恶,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走上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