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接地气的宣传点赞


□ 蔡庆阳

前不久,在微信看到某单位制作的普法短视频,视频内容将赌博的危害,通过古装戏和快板等形式进行法律宣传。视频播出后,观众纷纷为这种接地气的普法宣传点赞,转发量达到上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关法律法规日趋完善,人们对自身合法权益维护及相关法律知识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对普法宣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普法形式和效果看,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普法宣传形式相对单一、方式相对生硬等问题,有的地方还停留在拉横幅、贴标语、出宣传栏上,即便有时走上街头,也是照本宣科、朗读生硬的法律条文,这导致了普法工作虽然年年做,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普法是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让法治精神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笔者认为,普法宣传应接“地气”,重点应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让普法宣传变得更可亲、可爱。形式上不能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内容上不能照本宣科,要贴近群众、通俗易懂,让普法从“生硬”走向“生动”。

要创新形式。通过漫画普法、法律知识竞赛、“一案一法”普法短视频、普法主题文化公园等“花式普法”,融普法于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中,增加普法宣传的趣味性、互动性。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平台作用,探索普法宣传新模式、开辟普法新阵地,开设普法专栏,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学习平台,定期推送相关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让普法学法丰富多彩。

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普法内容,结合广大群众实际,通过现场答疑、有奖问答、法条连连看等互动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法律,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诠释法律,努力激发普法对象知法、学法、守法兴趣,潜移默化、内化于心,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真正让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此外,要推行普法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应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制定系统化培训计划;要积极倾听受众意见和建议,对群众诉求强烈的普法需求,及时反馈响应,努力营造尊法、学法、用法的法治环境,让普法宣传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