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30年不离不弃侍候瘫痪丈夫
——记第四届龙岩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吴茶花
□ 通讯员 江鹏 丘木兰
不离不弃伺候患病瘫痪丈夫,热心助人乐施爱心……她就是乡亲们公认的的好人——不久前被评为龙岩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而且曾获得福建孝老爱亲好人的长汀县羊牯乡对畔村村民吴茶花。
近日,笔者来到长汀县城一家出租房,只见主人吴茶花正在打扫卫生。“买菜、做饭、督促孙子孙女读书上学。这是我的日常‘家务活’。”今年已经60岁的吴茶花打趣地说,自从三年前丈夫去世后,她便从老家农村来到县城照顾五个正读书的孙子孙女。孩子们在学校的时候,忙完家务,她就在周边逛逛,或者和邻居们聊聊天。
“我现在也算是个快乐的‘家庭保姆’。”交谈中得知,虽然生活谈不上富裕,但茶花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养女已成家立业,目前在广东打工、做生意。所以,她几年前就不再“当家”改当“保姆”了,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这正印证了茶花经常念叨的一句话:“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
“总算熬过最艰难的日子。”吴茶花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眼里噙满泪水。
1991年,28岁的吴茶花憧憬着婚后的美好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那年她的丈夫被诊断为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类骨质增生,从部队退伍返乡后,一直受病痛折磨。为使丈夫早日康复,茶花带着丈夫四处求医问药,只要听说哪里有好的专家或偏方,不管路途有多远,她都不嫌劳累,走遍许多大小城市、历尽千辛万苦,只要还有一丝治愈的希望,茶花都不会轻易地放弃。钱没了,她就向亲戚朋友借。虽经过长期的治疗,但丈夫的身体还是没有起色,仍然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茶花照顾。
丈夫每月的医药费、家里的生活开销、弄得家里债台高筑,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吴茶花孱弱的肩膀上。她每天起早贪黑、埋头苦干,下地种庄稼、养鸡鸭,上山抬木头、挑松油,所有的脏活重活她都独自一人揽在身上。为了一担松油增加收入,她每天步行10多里,翻山越岭登上邻县上杭回龙村境内的黄冈上,然后挑着松油返回出售换点钱。随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丈夫抓药。
丈夫经常夜里发烧,无论刮风下雨,茶花背着丈夫去卫生院打针……每次看到妻子这般辛苦劳累,丈夫心里也无比愧疚:“茶花,你受苦了,我真是对不起你啊!”“千万别这样说,照顾你是我应该的,你只要陪我说说话,我心里就不苦了。”
茶花虽未读几年书,但在她看来,好人终会有好报!她也坚信,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正是心怀这种信念,她挺过了一道道难关。当时,虽然村里有人不时劝茶花趁年轻改嫁,另谋幸福,但她不为所动。就这样,日复一日地伺候瘫痪的丈夫,茶花坚持了整整三十年,直到丈夫三年前去世。
只有小学文化的吴茶花,却很注重家风家教,无论家务多么繁重、生活多么艰辛,也从未忽视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她常对孩子们说,做人做事要善良、有爱心,也要吃苦耐劳有恒心。她不仅说给孩子听,更多的是做给孩子看,用实际行动教给孩子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几年前,老家邻居魏某英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其儿子儿媳因智力残疾,无法正常劳动,两个孙女又年幼,一家人的生活全靠魏某英维持。为了给这位邻居减轻压力,茶花每天无偿接送邻居的两个孩子上下学。两年前,魏某英大孙女到城里上初中,巧合的是,茶花此时也为了孙子孙女读书来到县城,于是,她又把魏某英的大孙女接到自己租住的房里一起生活。“这些年真是多亏茶花妹妹的照顾帮忙,她真是个大好人!”提起茶花,魏某英感动万分。
“有生之年多给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希望自己有能力时也能给别人提供一点帮助。”茶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