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棕绳
□ 周继章
在上杭县博物馆的陈列展室里,陈列着一根棕绳,这根棕绳长约4.5米,是上杭庐丰乡太古村上塘基点村兰传洪的妻子捐赠的革命文物。这件文物背后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兰传洪是上杭县庐丰乡上塘自然村人。他很早参加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担任了党支部书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闽西进入了游击战争时期。为了更好地开展持久的游击战争,组织上决定在兰传洪家中设立一个秘密的地下交通站,由兰传洪任站长。从此他既要负责接送往来领导同志的安全工作,又要保持与山上游击队的联络、通信,为游击队运送粮食和生活日用品。幸好当时他家单独住在大山脚下,背靠着茂密的大山林,如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随机应变及时掩护游击队撤退。当时闽西的一些重要的军政领导人,如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蓝维仁、刘永生等,都经常出现在他家。
每到夜幕降临时,兰传洪家屋后窗外总是垂着一根绳子。这根绳子的一端垂在窗外,另一头则牢牢地拴在兰传洪的手腕上,游击战士们深夜到来,只要拉动绳子,兰传洪就马上起来开门,热情地烧水煮饭,接待战士们。
有一次,山上的游击队员们前脚刚刚踏进他家,敌人后脚也进村搜查来了。兰传洪临危不惧,他立即让同志们迅速转移到屋后的大山林里去隐蔽。自己则镇定自若地应付了敌人的突然搜查。待敌人走后,他唯恐同志们饿坏了,立即生火做饭,亲自为同志们送去。
在那极端艰苦的游击战争时期,敌人对老百姓封锁得很厉害,按人口购买粮、盐,因而粮食、盐、日用品等都很欠缺,但兰传洪宁愿自己全家挨饿,也决不愿让同志们受半点委屈。他常常对游击队员们说:“同志们!你们来到我家尽管放心,我保证你们的安全,只要有我在,就决不能让你们挨饿,遭危险。”因此,同志们都爱来到他这里,说“来到兰传洪家,就犹如到了自己家中”。游击战争后期,形势转好一些,游击队的活动已由隐蔽转入公开打击敌人。一次大洁村(即今太古)的土豪曾衍成被游击队员抓走,曾衍成的家属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恳求兰传洪出面拿着600元大洋去游击队赎人。不料曾衍成被放回去后恩将仇报,说兰传洪私通共产党,导致兰传洪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对他严刑拷打刑训逼供,想从他嘴里得到游击队的情况,但兰传洪坚贞不屈,坚定地说:“革命就会有牺牲,革命就是要斗争,为了斗争流血牺牲我不怕!”敌人又诬蔑说共产党是“土匪”,兰传洪这次忍无可忍,愤怒地驳斥敌人:“你们说共产党是土匪,可共产党没干任何坏事,你们才是土匪,你们到处烧、杀、抢!”恼羞成怒的敌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资料,于是将兰传洪押解至上杭县城郊的西郊场枪杀了。
兰传洪同志英勇就义后,他的妻子袁招兰含泪掩埋了丈夫的遗体,继承了丈夫的遗愿,继续无私无畏地支持游击队,直至解放。如今兰传洪夫妇当年与游击队联系时用过的麻绳成为珍贵的革命文物,陈列在上杭县博物馆的陈列橱窗里,他们夫妇俩为革命勇于牺牲、前赴后继的光荣事迹将千古流芳,万古长存。
(根据《上杭英烈》《上杭人民革命史》资料整理)